力挺许嵩:再次翻红,爷青回(5/5)
二十几岁时,他写过一篇随笔——《错位的优雅》:
同样是卖唱,也有不同的境界。有的人,卖唱都卖的不敬业,不称职;而有的人,论水平早已不该停留在那些喧嚣之地,却因为种种原因,还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角落用错位的优雅注释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这大概就是许嵩对音乐的态度——学术态度,匠心精神。
20岁时,许嵩顶着半遮面鸡窝头,配上花格子围巾,典型的“非主流”。看不惯的人都说,这种人怎么会有音乐素养。
十一年过去,他逆龄成为为白t恤、黑框眼镜的少年模样,专辑出了八张,tag变成怀旧对象、青春记忆、小众音乐人。
反正就是没机会成为“主流”。
当他借用列纳尔的著作《胡萝卜须》来表达内心的反思和挣扎,喜欢《有何不可》的粉丝说开始听不懂他的歌;
当他开始关注社会时事,用《冰柜》讲述真实案件时,黑粉骂他哗众取宠;
当他写下《山水之间》,路人表示“许嵩又写了一首普通的古风歌。”
他一直在前行,而太多人的审美被偏见和误解拖累在原地,用十几年前的旧眼光看待一个每天更新自己的人。
他注定知音寥寥。
好在他并不在乎。当有人质疑他粉丝越来越少时,他说那是时间过滤掉了听不懂他音乐的人。单纯做音乐,他觉得幸福。
幸福从来都是一件很私人的事。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当年的“流量巨星”太火
光芒太盛闲言碎语也多
让人看不清真面目
如今放凉了一点
反倒让人品出滋味
许嵩他原来是这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