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8章:淮阴侯韩信(2/5)
“你好,董事长,覃明已经带到,人在外面,我先去忙我的事情了。”
沐雨燕作为黄英雄的秘书,有个最大的优点,恰恰是别人没有的。
很少进入办公室,去插手一些别的不需要的事情,而且沐雨燕懂得分寸,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沐秘书,别走,我来开门。”
门上安装了对话器,因此两个人的谈话,双方都能听得清楚。
沐雨燕有些迟疑,不过还是答应了下来。
“覃明,这次天香阁楼的事件,让你受委屈了,不好意思,这是我的疏忽。”
黄英雄是老狐狸,对于覃明这种初上岗的新人来讲,说几句好话,对方就能给自己卖命工作,已经是不在话下。
“对不起,黄董,我今天过来,是提交离职的。”
覃明说罢,从背包里拿出那张离职报告单,看了眼黄英雄,小心翼翼的伸出手,递了过去。
有一句话这样说:“优越感就像内衣,你可以有,但决不能到处秀给别人看。”
将优越深藏内心的人,坦荡从容,举手投足之间,自有风度。
相反,将优越显露在外的人,虽然看起来光鲜亮丽,却是夸夸其谈,风度尽失。
因为,真正的高贵,是怀一颗平常心,善待他人;
真正的成熟,是不通过贬低旁人,来抬高自己;
真正的教养,是学会欣赏,谦卑地待人接物。
正如哲学家洛克所说:“教养的本质,是在交往中对于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轻视和侮蔑。”
《菜根谭》中说道:“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之善毋太高。”
对待他人,最好的方式是学会接纳。
世界就像一只万花筒,每旋转一个角度,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光芒。
有教养的人,手中多的是一把衡量自己的尺子,而非衡量别人的尺子。
当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评价别人时,眼光就会短浅,教养就会缺失。
不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宽容。
生活的方式有千万种,教养越深,理解越多,能够接纳的事物也就越丰富。
契诃夫在《带阁楼的房子》中曾说:
“良好的教养并不在于,你不会把调味汁打翻到桌布上,而在于别人发生了这样的事时,你却能视而不见。”
成年人的世界,人人都有脆弱与不堪的一面。
拆穿他人,并不能说明你有多聪明,反而会伤了对方的心。
俗话说:“看破不说破。”
能够看破,是我们的智慧,但能够不说破,却是我们的慈悲。
有教养的人,往往更能理解他人的苦衷。
他们不将别人置于尴尬的境地,也不会咄咄逼人。
《增广贤文》上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别人向你倾诉,说明你值得被信任。
但你若不能保守秘密,不光是辜负了别人的信任,更是降低了自己的人格。
隐私是我们与人交往的底线,保护别人的隐私,也是在提升自己的涵养。
凡事须敏于言而慎于行,当我们滔滔不绝,谈论别人的隐私时,看似无所不知,实则暴露无知,令人心生厌烦。
亚里士多德曾说:“讨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
我们应该如天空,雁过无痕,风轻云淡。
“你确定,你要离职?”
黄英雄皱了皱眉头,这个年轻后辈,胆子倒也不小,可这决定,是不是有些马虎行事了?
“嗯,昨天想了一夜,所以想了想,趁着年轻,锻炼锻炼也是好事。”
“我想,黄董事长应该会放人的吧?毕竟对你来说,我的学历,确实不够资格。”
“当了天香阁楼这么多年的总经理,就因为别人一通电话,你就能放弃我,你觉得,我还会留下来?”
覃明是真的豁出去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嘴巴里在说些什么……
黄佳瑶有些生气,覃明到底是几个意思,是离职还是羞辱?
子婴,不在秦二世杀戮名单里。
相反,他是秦二世要拉拢的对象。
大肆屠杀兄弟姐妹的秦二世秦始皇死于沙丘,秦二世担心诸公子、大臣不服,遂采纳赵高之计,“不师文而决于武力”,开始了对贵臣、公子的屠杀。
在胡亥回到咸阳前,除了处死扶苏外,他还使“六公子戮死于杜”、“十公主戮死于杜”。其后,他又逼闾昆弟三人自杀。
回到咸阳后,他又“将十二公子戮死于咸阳”。
这么算下来,秦二世一共杀了32个公子公主,算是把自家人杀得差不多了。
虽然有关专家“秦始皇33个子女”的考证有待商榷,但是,秦二世死后,子婴即位,说明至少秦始皇的亲儿子悉数被杀了。
高调活着的子婴不过,子婴还活着,而且还活得很高调。
秦二世要杀蒙恬时,子婴怒斥秦二世:蒙家是有功于国家的大臣谋士。你杀了他,就跟赵王杀李牧,齐王建杀忠臣一样!
你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这会使群臣、将士离心离德!
子婴的话是非常劝谏是非常嚣张的。
秦二世要搞蒙恬,是政治原因,是极为敏感的话题。
而蒙恬被杀时,正是秦二世登基不久,正在对大臣、公子大开杀戒之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