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6章:权利与荣耀(2/5)
在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下,外戚不过是皇权的衍生物。一旦皇帝夺回权力,威胁皇权的外戚自然危在旦夕。
窦太后死后,汉武帝与窦氏家族逐渐疏远,即便是之前支持过他的窦婴也受到冷落。为打压窦氏,汉武帝任命舅舅田蚡为丞相,扶植新的外戚势力。
原本对窦婴阿谀奉承的小人纷纷转身投靠田蚡,只有当年同样平叛有功的灌夫,不愿巴结新贵,一如往日常来拜访窦婴。
灌夫与窦婴一样为人耿直,因此多次与田蚡结怨。
在元光四年(前131年)田蚡的婚宴上,灌夫的怨气终于彻底爆发,竟然当众斥责对窦婴无礼的宾客,闹得众人不欢而散,还死活不肯向田蚡赔礼道歉。
田蚡当时已贵为丞相,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就向汉武帝上奏,说灌夫在酒席上犯了大不敬之罪,又清算其以往犯下的罪过,直接给判了个死刑。
消息传来,窦婴感到万分愧疚,正是他邀请灌夫与自己同去赴宴,才有今日之祸,便下定决心救出灌夫。
窦婴的妻子忧心忡忡,劝说道:“灌夫得罪的是丞相和王太后一家,如何能救?”
窦婴还是不听劝,说:“侯爵是我用军功换来的,就算丢了,也没什么可惜。但我不能让灌夫一人去死,而我自己独活。”
窦婴瞒着家人偷偷上书,汉武帝就让他与田蚡到王太后那里辩论,让众臣评评理。
这一辩论,倒是把窦婴自己推到火坑里。他为救灌夫,给这位老铁说了不少好话,还当面揭露田蚡骄奢淫逸的过失。
田蚡一边为自己辩解,一边攻击窦婴:“我喜爱的都是声色犬马、田地房舍而已,但魏其侯和灌夫却喜欢召集天下豪杰,暗地里希望天下大乱,好让他们建功立业。我不明白他意欲何为。”
这番话可不得了,汉武帝问大臣们,谁说的对?
众臣畏惧太后一党,唯唯诺诺,不敢表态。于是汉武帝命人彻查,发现窦婴为灌夫的辩解不符实情,有欺君的嫌疑,就把窦婴也投入大牢。
危急关头,窦婴告诉汉武帝,当年景帝曾留下遗诏,说如果遇到不便之处,可以凭此诏直接向皇帝发表意见。
这份诏书或许可免窦婴之罪。但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派人搜查,在宫廷档案和窦婴家中,都没有发现这份所谓的遗诏。
窦婴又多了一项罪名——伪造先帝诏书,这是死罪。此后,各种流言蜚语非常“巧合”地传到汉武帝耳中,一个个罪名被扣到窦婴头上。
这一年十二月的最后一日,寒风萧萧,飞雪飘零,汉武帝下令将窦婴处死于渭城。
至高无上的皇权在这一刻露出锋利的獠牙。窦婴是否真的有罪,对汉武帝而言,似乎并不重要。
窦婴之死,对窦氏家族造成沉重打击,窦氏家族盛极而衰。
此后,窦氏家族虽“世为二千石”,但在西汉的政治舞台上,其权势早已无法与窦太后在世时同日而语。
时间往回拨几十年,回到窦猗房还是宫女小窦的时候。
窦猗房有两个兄弟,哥哥叫窦长君,弟弟叫窦少君。窦家的孩子小时候日子过得相当坎坷,他们的父亲在钓鱼时不幸坠河丧生,由于家境贫寒,窦少君从小就被拐卖到外地为奴,生死未卜。
后来,窦猗房成为皇后。有一天,一个衣衫褴褛的奴仆辗转来到长安,自称是皇后的弟弟,请求召见。
此人就是窦少君。
窦皇后见到失散多年的亲弟弟,顿时泣不成声。汉文帝为之感动,赏赐给窦少君大量钱财,汉景帝在位时,又封他这位舅舅为章武侯。
窦少君认了个亲,就从一介奴仆跻身为当朝权贵,堪称大汉头号锦鲤。
更巧的是,两汉之际,窦少君这一支出了一个重振窦氏家族的关键人物——窦融。
窦融是窦少君的七世孙,在西汉末年可说是一个精明的政治投机者。
起初,窦融的一个妹妹嫁给大司空王邑为妾。窦融因此在王莽掌权时得到重用,拜为波水将军,后来随新莽大军东征,讨伐更始军。
王莽败亡后,窦融带着手下的军队改投更始政权的大司马赵萌,出任巨鹿太守。
天下形势未明,窦融为了振兴家族四处奔走,他深知更始帝刘玄难成大事,只好另谋出路,果断辞掉巨鹿太守之职,请求出镇河西。
汉代河西,指今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包括河西走廊及其以北直至居延的广大地区。汉武帝击败匈奴,夺得河西后,先后在此设立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史称河西四郡。
窦融请求前往河西,与其家族累世在河西为官不无关系。
窦少君的封地本在河北,到了窦融高祖父那一代,举家西迁,仕宦于河西,被任命为张掖太守、武威太守、护羌校尉等职。
西部大开发是件苦差事,可在乱世之中,河西地区远离中原纷争,正适合扩充实力。
窦融带领一家老小到河西后,因家族世代在河西为官,深得人心,被一致推举为河西政治集团领袖,执掌河西诸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