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2章:好了伤疤忘了疼(5/5)
在当了多年的俘虏后,萧渊明竟逆袭成了皇帝,随后他任命王僧辩为大司马、陈霸先为侍中。
在这种情况下,南梁实际上已成了北齐的附庸国。面对这种屈辱,无数江南血性男儿义愤填膺,其中自然以陈霸先为代表。
当初,由于联手灭掉强敌侯景,王、陈二人“甚笃”,甚至结成了儿女亲家。但当王僧辩决心接受萧渊明时,两人出现了裂痕,陈霸先激烈反对,先后四次派人前去苦口婆心劝说,却没有起到丝毫效果。
这也让本就雄心勃勃的陈霸先找到了借口,他抓住王僧辩犯下的致命错误,开展了秘密而又全面的准备工作,目标直指曾经的亲密战友。
王僧辩错在哪里?
第一,他废除了旧主萧绎的直系儿子萧方智,拥立具有北齐背景、且非梁武帝直系出身的萧渊明为帝,这属于严重的政治错误;
第二,王僧辩是鲜卑乌丸氏人。
当初西晋灭亡、衣冠南渡,虽然北方各股势力你来我往、政权频繁更迭,但从整体的格局而言,南北对立已成常态;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模式更是常态化。
但纵观过去的200多年来,南朝虽整体上进攻乏力,自保却从没成过大问题,甚至在刘裕、桓温时代,还能偶尔创造主动成功北伐的壮举。
时至今日,却是罕见的空前屈辱期:把江南搅得遍地废墟的侯景本是羯人,西梁傀儡政权的萧詧是鲜卑化匈奴人宇文泰所立,
如今萧渊明又依靠鲜卑化汉人高洋的支持登堂入室,眼见南朝被逐渐蚕食、控制,这让那些以文明正统自居的军民情何以堪?
陈霸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他对南朝将士慷慨激昂:“王公一旦改图,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为乎!”即把除掉王僧辩与抵御外侮之间划等号,成功地占据了舆论优势。
不久后,陈霸先与亲信侯安都、周文育、徐度等人密谋后,连夜在石头城(健康外围)袭杀王僧辩父子。随后他废黜萧渊明、迎回萧方智为帝,自己则担任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掌握了南梁实权。
对内拥立正统皇帝、对外举起御辱大旗,陈霸先打出了一手出色的政治牌。随后,他一边铲除国内异己,一边亲自率军抵抗强大的北齐。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面对来势汹汹、实力强劲的齐军,陈霸先团结所有力量,沉着应对,鼓舞将士,双方在淮河以北展开血战时,南朝百姓隔河围观、欢呼加油声震天动地。
依靠天时、地利、人和,陈霸先外退强敌、内平叛军,在公元557年建立陈朝,并且留下了自力更生、顽强奋战的政治遗产,让国土狭小的陈朝在敌我实力差距空前悬殊的情况下支撑了30多年。
在能人层出不穷的南北朝时期,南方帝王中最受肯定的只有俩人:一个是“气吞万里如虎”的宋武帝刘裕,另一位就是陈霸先。
而且,陈霸先的功绩尤其难能可贵:南朝面临内外交困的空前浩劫,丢掉了半壁江山;在这百年难遇的生死存亡之际,出身微寒的他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守住了南朝的半壁江山,令后人敬佩不已。
当然,当时的南北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但在其位、谋其政,任何努力奋斗的人物配得上尊重。
另一方面,曾经与陈霸先并肩战斗的王僧辩同样优秀,可惜他的格局、战斗意志存在巨大缺陷,没有意识到时代大潮下军心、民心所向,不幸地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