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98章:东方之珠齐国(5/5)
魏武侯除了破坏三晋同盟外,还做了一件蠢事,那就是直到去世,魏武侯也没有立下太子。正是由此,才让赵国、韩国找到削弱魏国的机会,如若不是赵国、韩国在如何处置魏国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魏国恐怕就要成为赵国、韩国的附庸了。
也正由于赵国、韩国在魏武侯死后干预魏国内政,成功掌权后的魏惠王对赵国、韩国下了死手!
如果不是齐国屡次从中作祟,那么春秋时期晋国一家独大的情景,很有可能就会重现了,甚至魏国很有可能代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了。(魏国真的很强,但是不排除小人作祟……唉!菠萝真服了那个年代啊!)
除此之外,魏武侯也有一个很大的败笔,那就是恃强自傲,看不起天下群雄。站在魏文侯五十年基业上的魏武侯,自恃魏国国富民强,魏武卒的战力强盛,根本不想也不愿与其他列国和平相处,魏武侯认为魏国的实力,足以和其他各国进行长期战争。
于是在这种思想下,魏国与周围各国进行多次大战。不过大战虽多,可却没有让魏国得到多少利益,反而在久战之中,国库日渐枯竭,且与周围各国都结了仇,即使魏国想和解,其他大国恐怕也不会答应。
其实上述三条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魏国人才的大量流失!魏武侯与其父不同,魏文侯注重的是才干而不是出身。
在魏文侯时期,国相李悝、名将吴起、大将乐羊等诸多名臣都不是贵族出身,且吴起和乐羊在品德上都有污点,可魏文侯依然重用他们,因为在他看来有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
而到了魏武侯时期,他重用的却是有名无才的公叔痤、田文为相,且对国之重器的吴起等良才不加重用,反而不分忠奸地在公叔痤的挑拨下,最终逼走了吴起,
而且治理邺城、防备赵国有大功的西门豹,就因为没有讨好魏武侯身边的近侍,就受到的魏武侯的责难,甚至要收回他的官印。
可想而知,魏国在这样国君的治理下,又怎会昌盛下去。魏武侯在位时期的强盛局面,是站在肆意使用祖先基业上的,这种办法根本不是可持续的,
而魏惠王也没有改正魏文侯的错误政策,这才最终导致了魏惠王时期的国势衰落,在秦、齐、楚等大国的夹击中,勉强自保,直到最后时刻的到来。
魏文侯和魏惠王对魏国国势的衰落,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如若魏文侯稍微体恤下民力和国力,以及尽早立下太子的话,魏国也不至于全然没有复兴的机会!
(ps:感谢老柳的盟主!!(哭鸟……欠200章……还好老柳叔打了个折扣……只要100章!!……好嘛……5000字起步……等同于这个月50多万字,都是在还债……感谢星河、是笑笑、浮华破秦关,总体来说目前拖欠144章……等于说60万不到的字数……500币+1更……老鹰在背后撑腰!这个月……爆肝了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