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3章:密谋杀樊哙(4/5)
所以,一直以来有很多人怀疑司马迁所写的不是历史,而是小说。
日本汉学家宫崎市定认为《史记》的文学性大于史学性,“记述人物时比起事业更喜爱轶事”,而每一个事件都有起承转合这四个结构,简直就是一幕幕戏剧。
他认为《史记》中越精彩越具有戏剧性的故事,越有背离历史真相的可能,比如伍子胥、信陵君的故事和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项羽一人砍几百人更是不可能的“神话”。
司马迁写《史记》前,很多史料是父亲司马谈收集整理创作的。
司马氏先祖是颛顼时期的天官,在周朝时世为史官,九世祖是秦国的大将司马错。
春秋时期司马氏虽然失去官职,司马谈却把修撰史书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一心继承先人久绝的世业:太史令,重现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
司马迁在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等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尚书》被焚毁。汉文帝时,秦朝博士伏生依靠记忆背诵出28篇,史称“伏生授经”。尧舜禹汤,大禹治水,武王伐纣,周公东征,都是司马迁摘录自残缺的《尚书》。
《史记》中《乐书》等篇是司马迁抄录自《荀子》和《礼记》等儒家经典!
司马迁作为太史令,可以接触到汉朝皇家所藏的秦国史书和汉代以来的资料。
秦末战争时,刘邦进入咸阳,别人都在掠夺财富,唯独富有远见的萧何将“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收藏起来,“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金帛财物,萧何独先入收秦律、令、图、书藏之。项王与诸侯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以萧何具得秦图书也。”不但在楚汉战争中帮助了刘邦平定天下,后来更为《史记》的写作了重要的原始史料。(我总感觉是代入,那种身临其境,再加上历史验证,最终撰写的一部《史记》……)
《史记》中的秦国历史,《秦本纪》、《秦始皇本纪》《白起王翦列传》等篇,就是司马迁抄录自萧何所收,汉室所藏的秦史。
司马迁的时代,距离战国时代结束已经有一百年的时间。虽然六国史书被毁灭,但人们还对过去的历史有着直接的记忆。当时的历史,通过口耳相传,大致流传了下来。
有一次,一次汉文帝乘车遇到冯唐,感慨自己没有廉颇、李牧一样的将领去抵御匈奴的侵犯。冯唐直言道:“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后来,匈奴再次进犯,汉文帝向冯唐请教当初言语的原因,冯唐就给他讲了战国时李牧在边境统帅军队,朝廷从不干预的故事。冯唐的儿子冯遂是司马迁的好友,司马迁很可能把冯遂告诉他的李牧的事迹写进了《史记》中。
历史上的名人故地,比如孔子宗庙、信陵君魏无忌、韩信的家乡,司马迁都实地探访过。他亲耳听到韩信的家乡人说韩信还是布衣平民的时候,他的志向就与常人不同。
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没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以安顿得下一万家。于是便把这件轶事写进了《史记》。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等大儒,并畅游各地,采集传闻。
十九岁时,他从长安出发,足迹遍及江淮和中原地区,并对所到之处的风俗进行考察,采集传说。二十五岁时,以使者监军的身份,出使西南夷,担负起在西南设郡的任务。足迹遍及“邛、莋、昆明”等地。
他的一生足迹所及,达到了除长城以北以及两广地区的陇山以东的汉朝版图的整个范围。这对于他接触并了解各地的自然风光和物土人情,以及下层民众的痛苦等,都有极大的好处。从而也增强了他的世事洞察能力,为他后来的写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