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2章:安于享乐(3/5)
当然,孙权遥领徐州牧背后的政治原因,同样不可忽略。
徐州本属曹魏,既不在刘备辖内,也绝非孙权能染指。因此,孙权领徐州牧这一行为,属于遥领。“遥领者,不入版图之地,而别于国内他处设刺史、郡守以辖之也。”(参见于顾颉刚、史念海所著《中国疆域沿革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遥领现象颇为常见,其中,又以吴蜀两国为最。
赤壁之战后,刘备加封关羽为襄阳太守;孙权改年号为黄龙,也加封朱然为兖州牧。然而,襄阳郡却归属曹魏,兖州更是曹操的老巢。可见吴蜀两国经常将曹魏境内的疆土,“虚授”给臣下“管辖”。
更有意思的是,孙权正式称帝之后,还曾与蜀国“共分”曹魏疆土。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权乃参分天下,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因为兖州、冀州被“划分”给了蜀国,所以朱然的兖州牧、步骘的冀州牧都没当多久,便被撤掉了。
孙权遥领州牧,可为冀州牧,也可为冀州牧,为何偏偏是徐州牧?
从孙权日后曾与吕蒙“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来看,刘备表奏孙权为徐州牧,极有可能是后者主动选择的结果。
这是因为:江东内部的一些重要谋士(流寓士族),大多出身于徐州。如,张昭为彭城人,张纮、陈端为广陵人,诸葛瑾为琅琊人、步骘为淮阴(当时属临淮郡)人。
在江东政权内部,尽管孙权与江东豪族达成合作关系,但他仍需要其他力量来制衡他们。除孙氏宗亲与淮泗旧将(指孙坚、孙策的元从武将,多为江西人氏)之外,流寓士族(指前往江东避难的外来士族)也是一股重要力量。
以张昭、诸葛瑾为代表的流寓士族,并非江东本土出身。因此,孙权更愿意拉拢他们来帮助自己打压江东豪族。
据《三国志·步骘传》注引《吴书》记载:“权为徐州牧,以骘为治中从事,举茂才。”
按汉制,地方长官有权征辟、察举地方上的才子。因此,孙权为徐州牧,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提拔徐州出身的流寓士族,并将他们凝聚到自己身边。
这么看来,刘备表奏孙权为徐州牧,并非是一张“空头支票”。此举不仅能弥补江东政权在地理和名声上的双重劣势,也能帮助孙权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司马懿熟悉兵法,多智谋,善于玩弄权术,是人生的大赢家。
他早期韬光养晦,不显山漏水,瞒过了曹操犀利的眼光,对他没有丝毫戒备。一直觉得曹操与司马的暗战是最精彩的,两个超级厚黑大师过招啊!
他劝曹操取汉中后直接灭刘备。他劝曹操不要让胡修、傅方镇守边疆。
他在关羽北伐时劝曹操不要迁都,又劝曹仁不要放弃襄阳,在关羽败亡后劝曹操不要迁徙边疆百姓。他先斩后奏克日擒孟达。
他料到诸葛亮会出祁山,又料到诸葛亮会早死,并最终耗死诸葛亮。
他计灭曹爽,为子孙营造了基业的基石。他升官若干次,死后追谥宣皇帝。
人称诸葛亮大智若仙、司马懿大智若怯,果非浪得虚名!但是诸葛亮星陨五丈原,天下自然落入最后的智者司马懿手中。
谋鬼贾诩,深沉有智,福寿双全,关于他和郭嘉孰优孰劣,至今争论不休。
他遇叛兵假装段熲外孙,躲过杀身之祸。他在董卓死后劝凉州兵杀入长安挟天子,此举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他两次拜辞李傕的封官以保身,多次化解凉州军内部争斗;他后来又设计为献帝削弱李傕势力。他及时投奔张绣可以既保全家室又荣耀己身。他看透了刘表是个废物。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