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亿万富豪从相亲系统开始

第0817章:政策决定(4/5)

目录

由于,第一辅政大臣张安世已经被汉宣帝成功策反,所以,汉宣帝几乎毫无阻力地就将霍家人变成了睁眼瞎。

后来的事,青史君在文章开头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纵观汉宣帝“团灭”霍家的整个过程,魏相的两条建议,可以说是关键之举,说他是诛灭霍氏集团的“总设计师”,一点也不为过!

最终,在汉宣帝成功剿灭霍家之后,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这位“总设计师”直接被提拔为大汉相国!

相信很多朋友都在网络上见过这样一个词语——塑料友情,它指的是:那种平时好得不得了,却在关键时刻经不起任何考验的朋友关系。

虽然人们总是对这种事情充满了鄙夷,但是非常不幸,此种“黑色幽默”却在时常上演。

今天,青史君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一段“塑料友情”——张耳与陈余的故事。

这段塑料友情,不仅直刺人性的弱点,更是在无意间影响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张耳,战国时期魏国大梁人,在其少年时期曾经做过魏国公子信陵君的门客;虽然,在人才辈出的战国时代,张耳确实没有什么“傲人战绩”,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这绝对是一个外向型的领导人才。

因为,后来的张耳不知道什么原因开始亡命天涯,独自一人跑到了魏楚交界之地的外黄县。

在那里,孤身一人的张耳硬是凭借着个人魅力,迎娶了一位“白富美”,并且凭借着老婆的家产,广交门客、贤名远播,并最终获得了外黄县的县令的职位(标准的软饭硬吃)!

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

陈余,同样是战国时期大梁人,喜好儒学的他曾四处游学,却无人赏识;最终,他投靠到了同乡张耳的门下。

而且,根据史书记载,这个陈余也是个“软饭王”:

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陈余),亦知陈馀非庸人也。

既是同乡,又有着颇为相同的人生经历,所以尽管张耳与陈余年龄相差甚远,但是,二人却惺惺相惜,关系异常亲密,史书上说其是“刎颈之交”。

公元前225年,魏国为秦所灭。

那些曾经和魏国庙堂有所关联的人,大多数都选择隐姓埋名,以求换取一条生路;可是,张耳与陈余却不一样,他们依然心念故国,并且四处活动。

终于,此两人的“反动”行径被秦国官府获悉,于是,秦廷发布高额悬赏,抓捕他们。

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

好在,张耳平时人缘不错,二人最终得以逃脱。

从最初的惺惺相惜,到后来的刎颈之交,再到现在的亡命天涯,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张耳与陈余的关系都属于“铁磁”。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打响了反对秦王朝统治的第一枪;早已“苦秦之日许久”的六国人士纷纷响应。

作为早已在秦廷那里挂了号的“谋逆分子”,张耳与陈余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于是,他们一溜烟地跑到了陈胜那里。

而陈胜早也早就听过这两个人的故事,所以对他们非常看重;并最终让他们和自己的心腹武臣一起去赵国故地,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

最终,张耳与陈余不负所托,成功帮助武臣拿下了赵国全境。但是,事情发展到这里,却慢慢地变味了:

随着事态的发展,陈胜的“阶级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他开始重用亲信、猜忌功臣。

这时候,张耳与陈余就建议武臣自己称王,不然,以他现在功高盖主的身份,回到陈胜那里,必然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武臣乃听之,遂立为赵王。以陈馀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

就这样,陈胜的起义军开始分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万能神医 我能加点升级 红楼之神级贾琏 种田在武侠世界 这个看脸的修仙世界 我的母老虎 十步神仙 我有空间大农场 我的无敌系统果然有问题 改造美漫从信仰之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