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1章:读书人苏轼(2/5)
因此在这段时间,这位老兄可算是玩尽了当地的山山水水。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就是在这个期间写出来的。当然了,最有趣的还是他开垦的事情。
好歹是朝廷命官,为啥要自己种地呢?不好意思!苏轼当时已经是罪人了,压根就没有俸禄。停职停薪,你说这日子换你过得下去吗?
苏轼还真的过得下去,他四处游玩的时候,发现城东有块坡没人耕种,他觉得这地方还不错,所以就开垦了变成自己的自留地了。这块地就被他称为东坡,为啥?因为是城东边的一个坡!
苏轼自己又在东坡旁边盖了5间茅草屋叫雪堂,为啥叫雪堂?因为这几间茅草屋是他在下雪天修建完工的,多么有诗意啊!
为了改善家里人的伙食,苏轼还在东坡旁边搞了一个小鱼塘,并且写了这么一句诗: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知笋香。
最有意思的是,在黄州的时候,苏轼还发明了一道非常经典的菜肴东坡肉!原来那时候的人不太懂怎么做猪肉,所以没什么人吃,价格就很便宜。
苏轼没什么钱,但是也想要营养均衡,于是就买了一堆猪肉,开始动脑筋思考怎么做猪肉,最终搞出了东坡肉。为了介绍清楚东坡肉的做法,苏轼还特地写了一篇《猪肉颂》: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所以我们各位喜欢吃猪肉的大爷们,每当你们吃东坡肉的时候,请感谢一下苏轼老爷子发明了这种做法。
第二次贬谪,到了惠州,苏轼成了吃荔枝的大胖子。
由于在黄州吃猪肉吃多了,苏轼的大肚腩也就跟着吃出来了。回到京城过了一段惬意的生活以后,苏轼的身材就更加走样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