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王篇二十一(2/5)
面对这一场吴国收复失地的最终之战,身为吴军主将的凌奕却是并没有被即将到手的胜利而冲昏头脑。
身为吴人,凌奕清晰地记得当年越王勾践率领大军围困吴城的那一战,他心中也明白在敌人没有主动放弃的情况之下,要想攻破一座城池究竟是如何的一种困难。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兵法》的谋攻篇之中,之所以将攻城放在最为下乘,放在如非必要不可轻易尝试的位置;就是因为攻城这件事情实在是一件无比残酷的事情。
如今这个时代虽然距离孙子当年已经过去了百余年的时间,各种的攻城武器在这百余年之中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攻城依然是摆在主将面前的一道难以攻克的难关。
鉴于自己麾下的兵力与城内楚军主将上官祖钊所率领的楚军残部没有拉开多大的差距,吴军主将凌奕果断选择将原本的攻城变为围城。
除了留下足够抵挡城内楚军,让其无法出城的兵力之外,吴军主将凌奕果断将其余的兵力投入到了收复其余吴国失地的行动中。
吴陈联军的行动进行得格外顺利,几乎没有花费多少的工夫联军就已经全面收复了吴国在此次大战初期所丢失的国土。
甚至在陈军主将田忌的指挥之下,吴陈联军在吴越边境之上多次击败了由楚国大司马昭奚恤所率领的由越地贵族私兵拼合起来的军队。
战事进行到这里,情况已经变得十分明了了。
吴陈联军一方,作为吴陈两军主将的凌奕和田忌心中很清楚如今战场的主动权完全在自己一方的手中。
战事如果继续这么下去,那么吴陈联军完全可以从吴地反攻入楚国所掌控的越地境内,至于此刻依旧没有拿下的吴城最终也不过是一抹汪洋之中的一座小小的孤岛罢了。
楚国一方,无论是身在郢都的楚王芈良夫,亦或是身处咸阳的令尹景言,还是率军在前线抵御吴陈联军进攻的主将上官祖钊还是大司马昭奚恤都清楚地知道一件事情。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