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坑(4/5)
这种“朝仙墓”汉代最多,那时大都是竖坑墓,横向面积并不大,故此可以分为上下两层,近代就已经很少了,但是照这个墓的规格来说,两层的话就真是太恐怖了,面积上来说可能都快赶上秦公墓了。不过不对呀,这个墓葬的风格明显有着少数民族的特征,再加上本地传言,这里应该是一座侗族墓啊,甚至可能就是乌蛮王的墓,怎么退回到汉代了。
良子像是知道我的疑惑,神秘道:“你知道吗,这座墓不止两层?”
我“啊”了一声,见他指了指地下,“二爷说,在我们脚下,还有一层,而且与这两层也是十分类似。”
没等我从震惊中缓过来,良子又是语出惊人道,“而且二爷猜测,下面这层可能要出黄肠题凑。”
“题凑”是一种古时候的埋葬的方式,盛行于周初到汉末,汉以后几乎看不到,是一种以条木搭建的椁室,整体结构扎实。而用去皮后的黄心柏木搭建的“题凑”就是“黄肠”,因为黄色是皇权的象征,所以“黄肠题凑”只能够用于帝王。
这种“黄肠题凑”还有一个别称,也叫“七层墓”,五椁二棺天子坟。
这个南蛮子竟然用了帝王的墓葬制度,在当时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我忽然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这种“黄肠题凑”汉末以后已经不流行了啊,怎么会出现在一个唐代的边陲藩王墓中呢,而且这种闻所未闻的三层“朝仙墓”也有着汉代的影子,按照这些逻辑推下去,这里难道是一座汉代帝王墓?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