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关外大清(1/5)
宁古塔其实并没有塔。相传清朝皇族有六个远祖兄弟在那里,“六”在满语中发音“宁古”,“塔”是“个”的意思,可以说宁古塔就是清皇室的发家地。
在那个时候,关外生产工具还很落后,而且东北苦寒,所以在这种恶劣条件下,被发配过去的人多是大罪,流配人们夜以继日地开荒种地,修桥筑路,挖山凿石,一代一代的在当地繁衍生息,甚至慢慢形成了村落,直到清朝结束,很多人就留在那里。
这其中还有一点,当时也并非任何人都能被发配到宁古塔,那些被发配过去的人或者家族,也都是叫的上名的,平头老百姓要不就咔嚓一刀了,要不也流放到塞外去戍边了。
这些事情都是当初在秦汉堂的时候和人聊起的,那个老账房还说了另一个事,就是当初关外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工程活动,说是祭祖,可是无论你子孙多少,他女真的老祖宗就那么一个,大祭的祭坛根本不用多少,顶多就是年年维护罢了,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工程量?
老账房后来说了一个故事,传言清王朝当时担心满人治国根基不稳,皇室便每年悄悄使人将大清的金银财宝运出关外,囤积起来,这期间还有一个清晰的证明。
嘉庆四年,八十九岁的乾隆皇帝弘历寿终正寝,一直为弘历所宠爱的和珅也迎来了他的末日。
初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和珅职,抄没家产。初九便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为首查抄和珅家产。
在两个王爷的带队下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和珅府,书吏正在和珅府内清点物品。一直到天黑,两个王爷才拿到和珅所拥有的财产清单,数目庞大的惊人。
第二天,嘉庆接见了主持抄家的王公大臣,并拿到了一份抄家清单,夹墙私库有金子三万两千多两,地窖内埋藏银子三百多万两。嘉庆对这份抄家清单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随后就“恩赐”和珅自尽。皇帝仁慈地表示,这是为了国家的面子,所以不株连和珅的家族等等,这件事本应就此告一段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