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幻想周开始(3/5)
“这本书的特异点,也会到谁的手上。”
李玥思考道:“我好像听说现在的道德经只是通行本,由魏晋时期的王弼所写,而非是真正的原版道德经啊。”
这就涉及蔺文萱的专业了。
她微微一笑,道:“道德经的版本,除了目前的通行本之外,在1979年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中有甲本和乙本。”
“甲本时期应该在战国末年至汉高祖之前的时期。”
“因为并没有避讳汉高祖刘邦的讳。”
“而乙本则是在汉朝,时期在文帝之前,帛书本与通行本的差异,在于两处,一处是通行本是道篇在前,德篇在后,所以言道德经。”
“而帛书本,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
“若真要论……”
“《老子》这本书,其实应该叫《德道经》才对,除了顺序以外,就是分章节的不同了,通行本有81章,而帛书本却没有明显分章。”
“这其中顺序和分章的不同,核心内容也是有偏重不同的。”
“然。”
“一定是帛书本优于通行本吗?”
“王弼将道德经分81篇,可能是受了杨雄的‘玄生万物,九九归一’的思想,从老子留下五千言,到魏晋之间。”
“我们华夏可是爆发了百家争鸣的。”
“近八百年时间的历代积累,对百家争鸣以来思想结晶的吸纳。”
“我不认为,通行本的道德经不如原本,至少,肯定是超越了帛书本和更早时期,在郭店出土的楚竹简本的。”
“当然。”
“原本是怎么样,就另说了。”
“毕竟老子出函谷关留下了五千言,到底有没有将学识说尽,尹喜又有没有加以改编,这些都尚未查清。”
“我们这些年的考古。”
“倒是挖出了更多的战国时期的竹简本,但,虽然有触类旁通的功效,但并不比通行本来得更好一些。”
“而且。”
“如今的通行本,也不完全是王弼所写,历届考古发现之后,对于起码的断句啊什么的,我们都是加以修复了的。”
“如今的通行本,其实已经是最完美的版本了。”
“举个例子,道德经的第三句话,‘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以前如何断句是有争议的。”
“很多人认为应该断为‘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