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 沔汉合流(4/5)
因为坐拥梁州这么个风水宝地,有天堑,有良田,褒国从夏朝起,一直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经历了夏商周三朝,直到秦朝出征巴蜀,才灭国。
历史上有个‘烽火戏诸侯’的妖妃‘褒姒’,就是褒国献给西周亡国之君‘周幽王’的公主。
夏朝尚黑,商朝尚白,周朝尚红。而这褒国便是尚紫。原因也简单,褒国有一种特有的花,叫‘十方商陆’,产紫色浆果,可入药,也可做染料,颜色鲜艳浓郁,十穗花就可染一匹布,且经久不退。
早先的褒国城墙也是黄土所做,不过里面掺了‘十方商陆’的汁水,就成了紫色。
后来历代修葺城墙,为了统一,也都做成紫色砖石,便有了今日这绵延数里的紫色城墙。
褒国说完,再来说这个‘褒教’。它是褒国建国不久诞生的本土宗教,有自己的神明、信仰和教条。
它像儒家一样重礼;像法家一样制定规矩;像兵家一样重工器技艺,擅长冶炼锻造,据说青铜器就是从褒国传入夏朝的;
而且它还像佛教一样不能沾酒,甚至闻都不能闻,但是却可以吃肉。梁州人大多信奉褒教,这就是为什么这里会有‘茶酒不同席’的规矩。
不过这个褒教的源起,可比后来的儒、释、道、兵、法、墨早了千年不止。直到褒国破灭的时候,孔子、老子都还没出生呢。更是比融教更早的多,绝不会甘心做融教爪牙。”
他呷了一口茶,格外的清香凌冽:“啊!好茶!”
他又接着说道:“褒国亡了,但是梁州这个地方封闭,褒教却留了下来,一直穿到今日。梁州这个地方也是很奇怪,别的宗教传不进来,褒教也传不出去。就算到了今天,儒释道三家在梁州的影响力,也不能望其项背。
刚才那小二说什么‘褒教大吉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不过梁州的‘军教相辅’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了。
梁州境内,贫苦家的男子骨骼长成,就会去褒教三年,民间叫‘三年三学建三功’,便是指:学字、学礼、学武,守城功,治水功、筑道功。
这三年期间要识字学武,还要和朝廷军队一起卫戍城防安危;梁州有两江六河,都是大水,经常闹水患,也要治理河道;出入关内或是巴蜀,大多要靠栈道,年年要修补才可用。
这三年完了,资质好的,可以自愿留在褒教做事,被称为内门弟子,就是你们看的穿紫衣白带白玉佩的那些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