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捡到的脑袋与真实自我的哲学思辨(3/5)
固然在原生人类主义者眼中,唯有以碳基身体行走于这片大地,并感受的活着才叫活着。
但对于果核的实情是:
即使虚拟生育技术成熟,每个婴儿的产生仍需要耗费海量资源。
每个人类依旧是人类文明延续中很难复制的宝贵财富。
一方面相对于营养仓内沉睡仅保持脑活跃来说,碳基身体保持正常活动所必须的肌体代谢终将为生命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从而迎来衰老死亡等必然结果,这是是不可接受的;
另一方面,用碳基身体活跃在任何外界环境中,一旦遭遇外装甲破损死亡是必然的结局。
相对而言使用探索者技术的便利性就在于:
如果探索者机体遭遇危险,损失的不会是生命,而仅仅是一具可以再造的钢铁机体而已。
与之矛盾的是:
相对于外装甲技术无处不可去的便利性,探索者机体能活跃的区域却永远只局限于果核通讯信号能够覆盖的范围。
而且随着活动位置与信号源的距离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反应延迟。
但如果带上内置碳基身体的营养仓活动,探索者机体相对于外装甲技术的优势又不复存在。
在这个前提下,出于技术层面与外机甲技术的竞争关系考虑,探索者机体的发展与研究中出现了最重要的决定性衍生技术:
生物思维的程序程式的互换技术。
带着回归现实的深切渴望,在人们尚未意识到其危险性的前提下,研究人员们初步实现了生物大脑内信息与电子机械数据的完整转化。
人类从那个时候起,具备了脱离碳基身体的可能,这也为后来的尊严战争埋下了伏笔。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