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脑袋瓦特的文艺女青年(2/5)
只不过刘树根本没留意,或者说留意了也不在意。
他本来是一边干活一边等着傻妞儿回来,价钱嘛!看在对方有诚意的份上,凡是灵水滋润过的,就按市价的二点五倍,从村民那边收上来的普通点的山货,比市场收购价高上十个百分点让村民们得点实惠,刘树自己就不要这些利润了。
不是刘树不需要钱,而是刘树知道,如果钱都让自己挣了,村民们或许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是会觉得刘树和那些外面来的收购商们没什么两样,这情感上可就远了。
而如果大家都得了好处,刘树再怎么赚钱,也不会有人诟病。
这就是人性,刘树在大城市打拼这几年学到的最残酷也是最真实的知识。
刘树或许可以不用在意村人们的目光,但他的亲族都还生活在村里,多年的生活习惯注定让他们逃不开这个圈子,而他只能也必须在意那些他在意的人。
至于说烟雨江南酒楼,刘树同样也留了足够的余地,别看加上十个百分点,其实做为收购商的他们还是有不少的利润空间的。
这也是山货这种市场价格不透明商品的特点,顾客不知道商品应该值多少钱,生产方也没资格给自己的商品在市场终端定价,而中间商则一方面压低收购价另一方面抬高销售价。
说白了,终端顾客花了足够多的钱买了产品,但大部分利润都没落到做为生产商的农民手里,却是落到了中间商的荷包里。简而言之,就是顾客出血,中间商吃饱,生产商温饱。
这几乎已经是当前农产品商业的共性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