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你又有什么坑!强科普,不喜可跳(2/5)
“其实,除了cpu之外,你可以再试着提升一下机械性能。
比如这种工业机器人的三个核心组件,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
这三块可是直接决定工业机器人的性能、可靠性和负荷能力,对机器人整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啊。”
咕噜,系统咽了一下口水。
这三块的确实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三块加一起就占整机70的成本。
提升的技术,有确实是有!
但,那是要用兑换的啊喂!
曹深见系统半晌不说话,无奈的摇摇头:
“唉,不行就算了。
生意不成情意在,以后大家不买东西交个朋友也行。”
曹总要的这三大块零部件,不仅在原世界主被外资品牌垄断,是制约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主要瓶颈。
在2012年的东国,更是没啥戏。
所以,嗯,挺想要的哈。
原世界工业机器人起源于美国,盛于日本。
自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诞生以来,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掌控了核心技术与产品应用。
形成了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瑞士 abb以及德国库卡。
而日本工业机器人技术1967 年引进自美国,但很快弯道超车,行业地位长期稳固。
全球市占率维持在 60左右的水平,并曾一度超过 90,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和核心技术储备。
在伺服电机和数控系统上,长期领跑技术研究和应用市场。
而在这里,霓虹国的机器人也是独占鳌头。
这源于霓虹国劳动力缺乏,对产能高、自动化程度高的机器有强烈的需求。
为此,霓虹国政府长期致力于促进机器人的发展。
甚至从娃娃抓起,早年的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机器猫》等,就在童年时期给广大国民安利机器人的正面形象,促进对机器人科技的兴趣。
当初这类的动漫,在霓虹国就是一种“政治正确”。
这也导致,霓虹国几乎是所有国家中,对机器人接受度最高的,有一种“机器人”文化在。
而米国就不大一样,他们的机器人经常担任“反派”角色,要干掉人类当家做主啦,要毁灭地球啦,是外星人的狗腿啦。
所以,米国时不时冒出来一些“反机器人主义”。
当然,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跟个人利益直接相关。
霓虹国有终身制雇佣体系,通常而言,员工会在一家公司工作一生。
因此,也无需担心由于机器人的应用而被抛弃。
这为机器人在霓虹国的推广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至少能减少很多相关阻力。
而米国的机器人可谓是生不逢时。
50年代有了机器人,但到了60年代米国的贸易逆差扩大,经济走向衰弱。
由于米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对“伟大社会”的大规模投入,以及月南战争支出。
米国经济在60年代末进入了长达11个月的衰退。
70年代之后,为了拉选票,尼克森努力避免经济再次进入衰退,并致力于降低失业率,选择了推行扩张性货币政策。
虽然短期内稍见成效,但也导致了几年之后的通胀率大幅度拉升。
此外,他还搞了一个至今影响深远的操作,于1971年打破了美元与黄金的挂钩。直接使美元变成了无锚定货币,出现大幅度贬值的现象。
这为1973年的经济衰退埋下隐患。
高通胀迫使政府通过拉高银行利率来降低通胀,从而对房地产、汽车等对利率敏感的行业带来毁灭式打击。
这也是美元贬值,石油价格暴涨的原因之一。
美元作为全球结算货币,但无锚定,这就导致它一遇到问题就灌水,然后全世界帮其买单。
这也是为什么东国正使出浑身解数,向全球货币开路的原因。
正是由于米国的经济衰退,所以机器人的研究被政府“断粮”了。
而霓虹国的企业也趁机在米国大肆扩张。
同时,因为经济的衰退,米国的失业率于70年代大幅度高涨,在1973年一度高达8.8。
严重的失业问题,不仅让米国政府,也让米国民众担忧自动化及机器人的推广可能会导致失业问题进一步加剧。
不仅政府降低了对机器人应用研究的投入,民众在精神上也有抵抗情绪。
原世界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