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庙邪(求订阅,求月票)(2/5)
根据宋人的说法,地藏王菩萨的转世肉身,是新罗国的一位王子,舍弃王位,出家求佛,来到了中原,后来.....在安徽九华山圆寂,金身不灭,成为地藏王菩萨,而九华山也就成了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和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一样。
后世的佛家寺院中,地藏王菩萨的造型,是一手持锡杖,另一只手持宝珠,端坐在莲花之上,其容貌俊美,为一美男子的形象,虽然坐骑是谛听,但很少有他骑在谛听身上的造型。
而眼前的这尊地藏王菩萨,却是一手持莲花,一手持幡幢,面容伟岸,带着胡须,完全一幅成熟男子的形象。
这期间的差异,其实并不奇怪,地藏菩萨的真身,那要追溯到释迦摩尼时代,他在佛祖即将圆寂的时候,受佛祖嘱托,所谓释迦寂灭,弥勒未出之时,定要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即所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年头可就久远了。
所以,九华山的那位新罗高僧只能说是地藏王菩萨的一世法身,并非是其原始本尊,这里面的关系就相当于,老子是太上老君的一世肉身,但太少老君并非是老子一样。而隋朝年间,信奉的地藏王菩萨,应该是最早先的本尊形象,自唐朝以后的地藏王菩萨造型,则更加贴近于那位新罗国的王子。
其实古代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早先的时候观音菩萨是有胡须的,可是.....又有人说,观音菩萨的一世法身是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女儿,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割身上的肉给父亲吃,感动了上天,成了菩萨,慢慢的.....也就成了女子的形象了。
菩萨万千法相,包括观音菩萨,在六道之中还是六张脸呢,这本无可厚非,可是.....为啥地藏王菩萨的本尊造型,会和自己的父亲如此之像呢?地藏者,“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用它来克制水魔邪神,恰又符合中原道家的五行相克之说。
感觉.....这封印法阵真是把佛道两家的东西彻底糅合在一起了。
“小雨哥,你怎么了?为啥盯着菩萨的法像发呆?”牛宝宝好奇的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