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三种去处(1/5)
宜未雨而筹谋,勿临渴而掘井。
想到要做枪的计划,武承运说干就干,毕竟谁也不知道危险什么时候降临,制作保命的东西哪能耽误?
其实燧发枪的结构并不复杂,大唐王朝的铁匠技艺也已经很高超了,足以能支撑做成一把,或者几把。
至于火药,唐朝已经有了,只不过没有用到军事用途而已。
……
三天之后,武承运早早起身,收拾妥当,去往千牛卫军衙报到。
千牛卫军衙在城南安义坊内,门楼高大,气势不凡。
武承运向门前军兵说明来意,军兵指了指旁边一个耳房道:“兵曹参军在那里。”
武承运顺着指引进到耳房,只见房内书案后面坐着一个四十来岁的黑胖中年人,大约就是千牛卫的兵曹参军了。
“这位公人,我奉命前来报到,”武承运冲那人拱拱手。
礼多人不怪,兵曹参军虽然官儿不大,不过是从八品,但是掌管本军衙军兵之簿书及勋阶、考课、假使、禄俸等事,权限却不小。
那黑胖兵曹态度倒是不错,站起身来道:“小郎君先坐,你来太早了,兵部调函得半个时辰之后才能送到,某先给你做个登记吧。”
“多谢,”武承运应了一声。
“敢问尊姓大名,籍贯何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