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埋地雷,龙纹的变迁(5/5)
元明清瓷器上的龙纹纹饰每个朝代有明显的区别,总体上历朝历代的瓷器纹饰上的龙纹早期非常霸气,中晚期的龙纹纹饰比较柔弱无力,瓷器上龙的饰,这个中国特有的题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之后,威武有力、生动灵活,并且具有出神入化之姿的形象,早已成为各代龙纹的基调。但是在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上,由于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不同的缘故,各代的陶工们仍然赋予龙纹许多不同的变化。
元、明、清三代瓷器上龙纹,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发、睫毛、须和爪上。
发:元代光头无发或脑脖处飘13绺长发;明代一蓬清晰可数的长竖发,状如火炬,清代长披发或多撮短耸发。
睫毛:元代眼睫毛现象不明显,明代洪武至正德的眼睑上方常常竖起一绺水藻般的长睫毛,嘉靖朝起龙的眼睫毛比较写实,眼睑的上边缘处一般用数根短竖线表示睫毛;清代睫毛形态多样化,不少被画成竹叶形。
须:元代上颌部少见有双须。明代双须粗,伸展有力,形如鱼叉,直而不弯;清代八字般长须外撇弯曲,须尖多数带翻卷。
爪:元代以3趾、4趾居多,明代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清代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线,爪子犹如踏在平地,有龙身腾舞、爪子却着地受力的韵味。
此外,龙身装饰在三朝多有变化,元代龙身喜饰鳞片纹,明代龙身饰网格纹、锯齿纹较多,清代鱼鳞纹常见,鱼鳞多半带有染点。
元代龙纹构图突出双龙追逐或遨游云间的艺术效果,是双龙者均为一龙昂首前瞻,一龙回首后望,前后呼应;明清布局着重立体感,双龙的头部一高一低上下应和,特别是清龙,身体常扭曲成弓形,其腹下有一段下坠,酷似蛇的腹部,为历代龙纹所独有,所以清代的龙纹是非常好辨认的。
至于明代的,龙纹都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龙纹的形象也有些显著的改变,只要稍加注意,还是很好辨认的。
这件玉壶春甁上面所绘的龙纹以线条勾勒龙纹的形状,龙首作斜角侧视状,嘴巴微张,舌头从中吐露,圆形的双眼有如戴上眼镜一般,前额微微凸起,头部的毛发与腿上的关节毛都呈飘带状,体表以细线描绘鳞片纹或网格纹,四肢各有三爪,爪子尖长,如同鹰爪一般锐利,属于元代独有。<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