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音调工程(2/5)
地球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在发现基本粒子后便进入一片平静期。
科学家们开始对基本粒子进行持续的观测,通过高能辐射击打粒子,使它们的状态发生变化,以此产生的现象便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
然而这样间接的手段无法精确测量基本粒子,我们对某个粒子的速度越精确,对其所在的位置就越模糊,反之亦然。这个现象称为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这也是量子力学的基石。
为了描述基本粒子的状态,理论物理学家们提出了量子场论,可以用来解释大部分的宇宙现象,但这个理论并非完美,因为无法统合重力,所以就无法统合四大基本力,不能做到大统一。
弦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的,其将基本粒子描述为弦的不同振动而产生的不同“音符”,一根弦能表示不同粒子,全看它是如何振动的。这个理论把重力也统合了进来,这使其有望能得出宇宙的终极答案——之一。
可惜的是,这个理论也并非完美,其所需的数学工具在传统科学涉及的四维时空里并不适用,弦理论得在十维时空才成立——完全超乎人的现象极限,几乎就像是打破了一层障壁那样高不可攀,显得非常虚幻。
弦理论的研究者们就是在尝试刨去多余的六个维度,这样就能解释四维时空,然而进展寥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