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漠北较量(4/5)
他一直拒绝朱上战场是因为他急迫的希望稳定边疆,也不愿再劳民伤财。
其实他也希望儿子们得到锻炼,毕竟基业将来要交到他们的手上。他将皇子们封藩各地就是为了将大明所有的疆土全都掌控在朱家人手里,逐渐收回大臣的兵权和土地。
大臣们是外人,儿子们才是自己人。
“人和这赌尔焉一样,你不给他机会展示,你就不知道他有多大能耐。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我对儿子尚且如此,又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朱元璋微微一笑,拿起案几上的毛笔,大笔一挥写下两封诏书。
就这样朱等来了向所有的人证明自己非凡能力的机会,但同时他的四弟朱棣也得到了这个机会。
朱元璋下令由朱和朱棣分别带兵前往边境剿灭乃儿不花的军队,他要看看这两个儿子到底是绣花枕头还是真材实料。
初秋伊始,两只大雁在碧蓝的天空中呼啸而过,它们居安思危,撇下懒惰的同伴早早开始了向南方的旅程。
应天的冬季还不够温暖,它们打算继续向南飞。
一片赤目耀眼的黄色琉璃瓦吸引了它们的注意,计划临时被更改。它们欢呼雀跃,似乎知道自己正站立在天子的头顶上。
一只绿色的毛虫从黄瓦之间探出头来。
大雁们立起脚爪,优美地旋转了一周。在这无以匹敌的美景中饱餐一顿,那是何等的乐事。
一只大雁率先发起攻击,对付毛虫,它从未失过手。
毛虫灵敏地嗅到了空气中散发出的危险,它不但警觉地缩回了头,还换了一片黄瓦寻找庇护。
大雁一无所获,垂头丧气,它相信不是自己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而是时运不济。
它无法与命运对抗,默默回到了伙伴身旁。
它的伙伴从头至尾都站在同一片瓦上,闭目凝神,养精蓄锐。
绿色毛虫又探出了头,它观察良久,确定危险已经解除。
它不必在意一个被它打败的家伙和一个对它漠不关心的家伙。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