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友德治水(2/5)
他过上了对他来说过分清闲的日子,不率军出征,在山西和陕西转悠,看到的锄头比看到的刀枪更多,他全身的骨头都在咯咯作响。
不过三年下来,他也适应了这样的日子,再锋利的剑也有封入剑鞘的那一天,他开始考虑自己致仕后的生活。
朝中的文武大臣全都一窝蜂的去凤阳寻觅致仕后的居所,他们认为凤阳是仅次于应天最荣耀无上的州府。
这里是朱元璋的家乡,是他参加红巾军的起始地,是中都的所在地。
贵气笼罩着凤阳府,祥云俯视着凤阳府,还有什么样的安排会比在这样一个地方颐养天年并葬入黄土更完美呢?
傅友德的脑子里也深深的植入了这样的想法。他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他的智慧全在战场上用光了。
他知道哪一个山头适合驻军,哪一条河流可以冒险横渡,哪一片密林藏有埋伏,哪一片黄沙是因为马蹄的飞扬。
不过,他看不懂命理和运道,他的功勋都是用他的胆和他的命换来的。到了不需要拼命的时候,他随了波,逐了流。
今日又是一无所获,傅友德发现布衣可能没有对他说实话。
他把这归结为布衣不如士兵坦诚,拿刀枪上战场的人不会拐弯抹角,混迹市井的人必须投机取巧才能生存。
其实他不知道,布衣只是怕他,他们只好说些不吉利的话,低三下四的把他打发走。比如:这块地碱性太大,长不了作物;这块地风水不好,挡住了财运;这块地吊死过人,小孩看见这里闹过鬼。
他心中纳闷:朝中的官员都把凤阳当做风水宝地,怎么他没有看到一块好的地?
正午的天空暗的像是黄昏,乌云簇拥在一起,随时都要扑向凤阳城。雷声和闪电并驾齐驱,把天空劈成了好几半。
傅友德匆匆赶往府衙。
来到凤阳后,他得到了凤阳知府的殷勤接待。知府知道他是来买地之后,真诚的掏空宝箱,把他认为最好的地介绍给傅友德。
傅友德偏偏不要,他有他的逻辑。
朝中有许多大臣先他一步在这里买了地,知府肯定也像对待他这样殷勤的为他们介绍了宝地,所以知府的宝箱中剩下的这些地都是其他大臣不要的地,他怎么能捡别人剩下的骨头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