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零章崇祯给全旭的惊喜(三更)(2/5)
天启时,并征及榷关、行盐及其他杂项银两。崇祯四年1631,又把田课由九厘提高到一分二厘,派银六百六十七万余两,除兵荒蠲免,实征银五百二十二万余两,另加关税、盐课及杂项,共征银七百四十万八千二百九十八两。
辽饷用于辽事,现如今建奴被全旭揍得半死,连沈阳也收回来了,在崇祯看来,辽饷完全不需要了,毕竟,朝廷送到辽东的军饷总共只有二十九万两银子,以及十七万石粮食,以及一些腌菜、盐、布帛等物资。
这些东西全旭看不上,大部分拨给了天雄军,少部分用来辽南的基础建设,全旭用军饷养活了一支莫约四万余人的建筑大队,辽南的公路、沟渠都是由这支建筑大队完成的。
崇祯虽然不知道全旭到手只有二十九万两银子,但是他知道辽东出镇以来,总共支付了一百二十余万两银子(帐面上),全旭实际收到只有六十一万两银子,勉强一半。
大部分钱粮其实是送到了辽西将门,而自努尔哈赤起兵叛乱,三屠辽东,事实上的辽东将门已经灭亡了,以李成梁为首的辽东将门,死的死,逃的逃,像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毛文龙等人,只能算是辽东军的余孽。
辽饷七百多万两,出国库的时候,只剩四百八十万两,分配到辽西将门手中的具体多少,恐怕只有祖大寿才能知道了。当然,朝廷中的众臣,有一个算一个,哪个人不从辽饷里捞好处?
周延儒大惊失色:“陛下,万万不可啊!这辽饷是万万动不得的!”
“关宁军每年拿几百万两银子的饷,这次大战却推三阻四,出力极少,朕没有怪罪他们已经算好了,挪用一点辽饷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再说,此次建奴遭到重创,三年之内都很难恢复得过来,辽饷也可以削减一部份了!”
崇祯的话是没错,这些道理群臣都心知肚明,问题是……那辽饷他们也有一份啊!
每年七百万两辽饷,而明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也才四百多万两银子而已,众臣一个个可谓吃得满嘴肥油。
现在全旭把建奴给打疼了,建奴几年之内都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辽饷自然要削减一点,他们的收入自然也跟着缩水……那不是要他们的命么!
群臣又是撒泼,又是打滚,甚至是出言威胁。
“若辽饷缩减,只怕辽西会哗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