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中国宪政之父(2/5)
九月十五日,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正式成立大会,孙.中.山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说。大会宣告国民党成立,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吴景濂等八人为理事。
国民党的党务实由宋教仁代理主持。
国民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以保持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励行民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维持国际平和为政纲。从宗旨、党纲来看,国民党在大力扩充组织力量的同时,主张责任内阁以分袁世凯权力,积极维护共和制度和反对专制,在很多问题与袁世凯处于对立地位,团结了相当部分反袁世凯独裁的政治势力。
国民党也如愿得到了壮大。
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号遁初,亦作钝初、遯初、敦初,别号渔父,化名犟斋、宋錬、中岛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仙瑞乡上坊村香冲(今漳江镇教仁村香冲组)人。 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被称作为“中国宪政之父”。
清光绪八年(1882年),宋教仁出生于湖南常德桃源。光绪十四年(1888年),六岁的宋教仁进入私塾读书。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宋教仁入读桃源漳江书院。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宋教仁考中秀才。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宋教仁赴武昌投考美国圣公会文华书院普通中学堂(现华中师范大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翌年入学,在校期间,由吴禄贞组织的革命团体在武昌花园山的聚会吸引了他,常与同学议论时政。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宋教仁结识了黄兴,并成为挚友。同时,因不满清政.府统治,他开始倾向革命。十一月四日,与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等发起成立华兴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