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大萝卜章(1/5)
为了把自己的想法传递出去,黎元洪通过英国记者埃德温在大报上公开表明了态度:“敝人切望停战,俾联络共和各省,确定继续交战或与立宠人土协商阐解决事宜。敝人始终期望了结自相残杀,流血痛苦、毁坏财产之局面,以免遭致列强干涉。特声明愿做出任何让步,以确保停止残杀。窃以为应由共和党人与朝廷双方宣布休战,使双方代表得以洽商。倘共和各省议决继续交战,敝人甘冒矢石作战到底。”
我们已经知道,黎元洪这一态度的转变,也正是袁世凯拿下汉口和汉阳所要达到的目的。
袁世凯如愿了。
其实,不光是黎元洪,就是蔡济民、吴兆麟、张振武、蒋翊武、孙武等人,也知道武昌城是守不住的,他们只是要战斗到最后一刻,与武昌共存亡。“我以我血荐轩辕”,他们是想用流血牺牲,为共和“架桥铺路”。
正如我们前边所说,就在武昌城马上要失守之时,势如破竹的北洋军突然停止了进攻。蔡济民、吴兆麟、张振武等人都搞不清状况,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北洋军会派来求和的代表。
对阵的双方,一般都是战败方主动提出求和的,比如在对外作战中差不多是屡战屡败的清政.府。战胜方、优势方怎么会主动求和,几个人都不敢相信,但这是真的。
十二月一日下午五时,英国人盘恩在孙发绪的陪同下,急匆匆的赶到军政.府的洪山总司令部。
孙发绪,字莼斋,又号琴斋,远公,安徽桐城人,这也是个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民国后曾先后主政山东和山西,阎锡山在山西就是接任的他。他也是支持黎元洪和袁世凯的民社组织的主要发起人。
孙发绪善书法,兼工诗词。早年曾入皖府任朱家宝幕僚。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