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这不是和平(3/5)
第二等是享有局部利益的交战国,如比利时、巴西、中国、希腊等大多数国家都属于这一类,只 能出席讨论与它们有关问题的会议。
第三等是与德、奥集团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如秘鲁、玻利维亚等,它们只有在会议讨论的问题直接涉及这些国家时才能派代表 团出席。
第四等是中立国和即将独立的国家,它们只有在五强之一的邀请下才能出席有关会议。
其次,各国代表的人数也是不平等的。
会议规定,英、法、美、意、 日五强各派五名代表。
比利时、巴西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各派三名代表。
中国、希腊、沙特、波兰、葡萄牙、泰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各派二名。
英国的自治领地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和印度各派二名,新西兰派一名;其他国家各派一名。
参加会议的各国都各有打算,试图通过会议达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法国。法国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五百余万军民伤亡,而且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因此,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
和会的第一天,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利用致开幕辞的机会发表了长篇演说。他不仅以战胜者的口吻讥讽战败的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同时还提出了制裁战争祸首、肢.解德国的基本方案。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以法国首席代表的身份当选为大会主席。克里孟梭对德国怀有强烈的复仇情绪。他出席巴黎和会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以建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为此,他在十人会议上提出,法国不仅要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还要将法国的边界东移到莱茵河,并主张将莱茵河左岸的德国各省合并成一个独立国家。
意志坚强的美国总统威尔逊,是个极端自信的理想主义者。在他执政期间,美国发展迅速,成了世界首富。他认为,根据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美国应当放弃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担当起领导世界的重任。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