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437章 大师云集(3/5)

目录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翌年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这位以宣扬“德先生”和“赛先生”而著称陈独秀的到来,使很多人敏銳的感觉到了,蔡元培这位新上任的校长,整顿学校的决心和魄力。

而事实上 ,陈独秀的任教,对北大教育革新的意义也确极为重大。他上任文科学长,催发了北大在文化革新方面的锐气,尤其是他带来了一份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刊物——《新青年》。

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后,以北大为依托、以《新青年》为阵地,鼓吹新思潮,聚集了北大学人的革新力量,进一步推动了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

不久,经许寿裳和鲁迅的推荐,曾任绍兴教育会长的周作人应聘来到北大。由于时逢学期的中间,不宜开设新课,蔡元培先安排他到附设于学校的国史编篡处任职。新学期后聘其为文科教授,讲授《欧洲文明史》等课程。

紧接着,曾继严复之后被任命为北大校长而没到任的章士钊,应聘为文科教授,主讲逻辑学,并兼任学校图书馆的主任。

在此期间,蔡元培曾函请吴稚晖和汪精卫等人,希望他们来担当学监和教学等工作,但他们都因故而未能前来,只有李石曾“惠然肯来”做了生物学教授。

这一年的8月,从美国学成归来,因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而“爆得大名”的胡适,应召而来,被聘为文科教授。这是继陈独秀之后,又一让北大校园产生较大反响的人物。蔡先生因聘到胡适而愈加兴高采烈。他认为胡适“真是旧学遂密而新知深沉的一个人”。

9月,曾在北大代课的钱玄同和《新青年》撰稿人刘半农,先后出任文科教授。

11月,经章士钊推荐,李大钊进入北大担任了原由章兼任的学校图书馆的主任。图书,是大学的重大资源,同样需要能者打理。

一时间,在蔡元培的网罗下,除了已经提到的陈独秀、胡适、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章士钊外,鲁迅、高一涵、沈尹默、吴虞等新派人物也都云集北大。使得北大的师资阵容,令人叹为观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苏默儿杨瑾 桃花小娘子 超级王者萧阳 锦绣之重生嫡妃狠绝色 王爷,王妃又去种田了 快穿之驾临世界至巅 穿越连环世界 重生医妃无限宠沐青影唐逸 大佬的储备粮计划 柯学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