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退款兴学”运动(4/5)
在蔡元培的主导下,退款兴学运动不断推进。到1921年,北京政.府因参战缓付庚歀五年期限已满,该运动被推向了高.潮。此后,有关的交涉持续进行,直到三十年代方告结束。
退款兴学运动是有成效的。
前面提到过,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合决议,“免除”美国所得赔款的大部分,从1909年起至1940年,逐年按月“退还”中国,作为中国设立留学预备学校和选派学生赴美留学等方面之之用,算是开了庚款兴学之先例。
在退款兴学运动的推动下,1924年,美国又将全部赔款“退还”,指定用于中国教育文化事业。
同年,苏俄自动放弃赔款,与中国政.府议定,该项赔款等清政府偿还所担保的各种优先债务后,其它完全拨作中国教育款项。
在此前后,英、法、比、荷四国也相继与中国政府签订协议,“退还”赔款,设立机构,管理使用。除用于铁道、交通、水利、实业等各项建设事业外,以其息金办理文教事业。综合各国“退还”庚子赔款,用于教育文化事业的主要是设置学校和研究所、选派留学生、补助国内学校和教育文化团体、聘请外国学者来华讲学以及交换出版物等文化交流。
退款兴学运动对国家和民族,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在整个的过程中,蔡元培作为这场运动的核心人物,一直在精心擘画,多方奔走,可谓功不可没。当然这为后话。
这一时期,发生了对学界有较大影响的,蔡元培和林纾的论争。
引发这场论争的始作俑者是《新青年》演“双簧戏”。《新青年》初期反响不大,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1918年3月,《新青年》第4卷第3号以《文学革命之反响》为总题,发表新旧文学论战的两封信。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