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最为迫切的问题(3/5)
而此时,法华教育会的财政已经频临破产。从1920年11月到翌年1月,三个月平均每个月经费开资增加四倍多,贷款已增加三倍多,教育会负债已高达六十余万法郎。
面对如此情况,蔡元培能有什么办法?连日里,他听取了各方面的情况后,于1月12日和16日,分别以会长名义,发布两个公告。
第一个通告说,华法教育会、勤工俭学会、俭学会性质不明,是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勤工俭学会、俭学会应由学生自行组织,与华法教育会分立,对于勤工俭学会、俭学会,华法教育会只从旁襄助。至于经济方面,须以省为单位寻求帮助。
第二个通告则宣布:“华法教育会对于俭学生及勤工俭学生,脱卸一切经济上之责任,只负精神上之援助”,对学生的经济救济只维持到2月底为止。
对此,蔡元培在日记中写道:“在巴黎参加学生善后委员会,因留法勤工俭学生未失业时有存款于华法教育会,及失业者多,皆向会求助,会中款拙。即暂挪学生存款作挹注。积久,不但求助者无助,提存款者亦不能照付。遂滋纠纷。现委员会议决,速筹法币六十万法郎,还所挪存款及再发七十人维持费两个月,此后华法教育会不再过问学生经费事。”
“速筹法币六十万法郎,还所挪存款及再发七十人维持费两个月”,对于蔡元培和华法教育会来说,应当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俭学生和勤工俭学生可不这样看。两个通告一出,立刻引出俭学生和法勤工俭学生的强烈不满。
如周eni在当时的旅欧通讯所说:“自两次通告发出后,留法学生之大波澜起矣!”
可以说,蔡元培这一生,恐怕没有哪件事比在此问题上更遭青年学生非难诟病的了。
留法学界对两个通告的态度,大体为以下几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