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543章 坚定地和蔡元培站在一起(1/5)

目录

1922年9月,《努力周报》副刊《读书杂志》第一期出版。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感叹:“两年的志愿,到今年始得看见第一期!”

《读书杂志》是《努力周报》的增刊。1922年5月7日《努力周报》在北京创刊,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借助正刊的影响,9月《努力周报》发行了增刊,题名《读书杂志》。

《读书杂志》的发行并未随着《努力周报》这一正刊的终刊而停止,而是一直持续到1924年2月。这期间,《读书杂志》共发行了十八期。这十八期《读书杂志》刊登了四十四篇文章,涉及十四位学者,他们分别是丁文江、吴虞、任鸿隽、胡适、胡堇人、徐旭生、陆侃如、梁启超、游国恩、董作宾、刘掞藜、陈衡哲、钱玄同、顾颉刚。当时,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学界已有较大的影响力。之后,历史证明,这十四人在未来中国学术史、思想史、文学史、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胡适在《发起“读书杂志”的缘起》一文提出两点,可视为此刊宗旨,一是“各人的心得可以因此得着大家的批评”,二是“我们也许能引起国人一点读书的兴趣——大家少说点空话,多读点好书”。这两点在整个办刊过程中是被贯彻了始终。

在《读书杂志》中,胡适、胡堇人、刘掞藜、钱玄同、顾颉刚五人就古史问题进行过讨论,形成十五篇文章,近九万字。关于古史问题的集中讨论借助报刊呈之于众,很有一种努力探索氛围,各种论辩问难尤为精彩。

参与讨论的人有钱玄同、刘掞藜、胡堇人、胡适。这五人分作两个阵营,胡适、钱玄同与顾颉刚为“疑古派”,胡堇人、刘掞藜为“信古派”。在具体的讨论中,顾颉刚开其端,刘掞藜与之辩难,往来讨论五个回合。直到第17期顾颉刚发布启事,“我初到北京,下月又要到河南,在两个月内无暇讨论古史”,这一论争才告一段落。紧接着,胡适在第18期撰文《古史讨论的读后感》,做总结发言,表达自己疑古立场。

在顾、刘、胡的论证中,展示出那时学者的学术态度和品格。比如顾颉刚说:“读刘掞藜先生‘再质’一文,使我非常欣喜。我久要寻觅这样的一个伴侣而不可得,现在竟得到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苏默儿杨瑾 桃花小娘子 超级王者萧阳 锦绣之重生嫡妃狠绝色 王爷,王妃又去种田了 快穿之驾临世界至巅 穿越连环世界 重生医妃无限宠沐青影唐逸 大佬的储备粮计划 柯学捡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