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胡适与“一二九”运动(4/5)
罢课证明无益无用,学习方是正事正业,这是胡适的主要观点。那么,在时事危急之时,胡适开出“镇静主义”的药方。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全国学校罢课后,胡适给那些受不住外面刺激的学生讲了歌德的故事。
德国文学家歌德(ethe)在他的年谱里曾说:“他每遇着国家政治上有大纷扰的时候,他便用心去研究一种绝不关系时局的学问,使他的心思不致受外界的扰乱。所以,拿破仑的兵威逼迫德国最厉害的时期里,葛德天天用功研究中国的文物。又当利俾瑟之战的那一天,歌德正关着门,做他的名著ess.e.x的‘尾声’。”
他屡屡给人家讲歌德的故事,但效果至少在一个德国学人身上得以实现。1942年,一个叫zuloeenste(h.p.勒文施泰因)的德国学者痛心于中国所受战祸,遂写信给胡适要来中国投军为中国而战。胡适复信给他,给他又讲了他的本国文豪歌德的故事。
“我回他一信,请他想想ethe[歌德]自记他每遇到政治上最不愉快的情形,他总勉强从事于离本题最远的学术工作,以收敛心思。故当拿破化战氛最恶之时,歌德每日从事于研究中国文字。又其著名剧ess.e.x[《埃塞克斯》]的‘尾声’(epilogue)乃作于来勃西之战之日。”
大约二十多年后,1961年11月23日,胡适得到一位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的求见,而此人即是胡适曾复信劝其稍安勿躁的h.p.勒文施泰因。
对于“一二九”运动,胡适态度鲜明的给予了肯定。12月15日,他在《大公报?星期论文》发表一篇《向学生运动进一言》的文章。指出:12月9日北平各校的学生大请愿游行,“是多年沉寂的北方青年界一件最可喜的事”。“我们中年人尚且忍不住了,何况这些血气方刚的男女青年!……人数不算多,队伍不算整齐,但我们望见他们,真不禁有‘空谷足音’之感了。”说那天的学生运动,“是天下皆知的壮举”,也肯定这次运动反对华北“自治”的傀儡丑戏的功绩。
同时也指出:“但是九日以后,各校学生忽然络续有罢课的举动,这是我们认为很不幸的。罢课是最无益的举动,……不但不能引起同情,还可以招致社会的轻视与厌恶。”“我们爱护青年运动的人,不忍不向他们说几句忠告的话。第一,青年学生应该认清他们的目标。在这个变态政治之下,赤手空拳的学生运动只能有一个目标,就是用抗议的喊声来监督或纠正政府的措施。他们的喊声是舆论,是民意的一种表现。……一切超过这种抗议作用舆论作用的直接行动,都不是学生集团运动的目标。第二,青年学生应该认清他们的力量。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而组织必须建筑在法治精神的基础之上。第三,青年学生应该认清他们的方法。他们都在受教育的时代,所以一切学生活动都应该含有教育自己训练自己的功用。…第四,青年学生要认清他们的时代。”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