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寓居纽约(3/5)
如果胡适不走会怎么样?历史固然没有如果,而从他小儿子的不幸遭遇中也许能略知一二。像胡适这样的有独立人格,独立思想的人,在哪个年代,恐怕是不会跳忠字舞的,一些人能容得了他吗?
1948年阳历除夕,胡适与傅斯年同在南京度岁。两人凄然相对,一边喝酒,一边背诵陶渊明《拟古》第九:“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北大复员,傅斯年、胡适接办正好“三年”,“三年望当采”,正期望北大有所建树,有所创获,有所成就时,“忽值山河改”,现实的山河改色,“事业”付诸东流。“枝条”、“柯叶”、“根株”经此大“摧折”,种桑的人恐怕只得“浮沧海”——“乘桴浮于海”了。“本不植高原”,“种桑”选错了地方,时至今日还有什么可以后悔的?
第二天,即1949年元旦,胡适在日记中写道:“南京作‘逃兵’,作难民,已十七日了!”
1949年1月8日晚,胡适应邀去蒋介石官邸吃晚餐。席间蒋介石问胡适今后有何打算,胡适说他现在能想到的,是继续考他的“水经注”, 蒋介石看来已成竹在胸,极力劝说胡适再去美国,怕胡适有误解,他说:“我不要你做大使,也不要你负什么使命。例如争取美援,不要你去做。我只要你出去看看。”
1月15日,胡适到上海。21日,胡适送江冬秀乘船去台湾。就在当天,蒋介石宣布“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务。
1月24日,胡适给吴忠信写信,辞去总统府资政之聘。胡适说,自己现在还是北京大学校长,因时局关系,此时还不能辞职。
1月25日,胡适乘车到上海,暂住霞飞路1946号,其间曾整理上海合众图书馆藏叶揆初藏三种《水经注》抄本。3月下旬,胡适曾到台湾,在中山堂演讲《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