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不觉夏去秋已深(5/5)
譬如在《难言》开篇,便有一问,日: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何也?
此篇里,诸多引用诸多典故之后,给出了两个解释。
一则,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二则,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贤圣莫能听也。
读到此处时,朱厚熜便时常在想:朱家江山,要亡于百五十年后,智脑之上有言“明亡于嘉靖”“明亡于万历”。
倘若他日践祚九五,定然是要“以史为鉴”,绝不可做那悖乱暗惑之主!
可扪心自问,坐在那把椅子上,他又是否能善用仁贤忠良,又是否能做到纳逆耳之忠言,而始终奉行如一?
思虑之间,忽然一阵脚步声自殿外传来。
不多时,黄锦踩着小碎步躬行而至。
“世子爷,孙京来了。”
闻言,朱厚熜不禁讶然,疑惑道:“孙京辞别兴府不过五七日,怎生又来了?可知所为何事?”
黄锦脸上浮起一抹笑意,“世子爷莫非忘了,如今又到了走百病的时节了。”
却说“走百病”乃是湖广安陆,在中秋佳节之前的一种活动。
每值此时,不拘男女,星夜下相邀出门,成群宵行,过桥拜庙,可消百病。
闻言,朱厚熜恍然大悟。
旋即便想起升遐而去的父王,一时间竟是唏嘘不已。
不觉间,未觉夏去,秋已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