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薪炭是个大问题(4/5)
朱元璋定都南京时,是从沿江的芦洲,以及龙江瓦屑二场取用。
到了朱棣定都北京。就从黄花镇、红螺山、白羊口等地采办。
宣德四年,设立了易州山厂,专门负责为京城供应柴炭。
景泰年间,又移到平山,后期又移到满城。到了天顺初年,重新移到易州。
京城人口逐年增加,再加上冬天的取暖问题。柴炭的需求量也是直线上升。
仅弘治初年,内廷所需柴炭就达两千余万斤。
经过这么些年的砍伐。京城及其周边的森林遭受了极度破坏。只能到更远的地区进行采伐。
除了这些,山西、山东、直隶等地需要派出大量的砍柴夫、拾柴夫。每个季度两万五千余人,一年四个季度,就得十万余人。
可以说,为了供应京城的柴炭,不仅破坏了京城周边的环境,也增加了一些州府的负担。
有些官员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提出多种树,可是收效甚微。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