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 中古流的精髓(2/5)
“呵呵,你千万别小看古代国手所作的自拟谱,这一类的书籍,其实可以看做是古代围棋的教科书,是国手用来传道授业之用,并且根据学生的水平,又可分为二子谱,三子谱,四子谱等等,在明清两朝,有很多国手都曾作过这样的自拟谱,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国手所著的自拟谱中,普遍以三子谱,四子谱居多,曾经作过二子谱的,或者说有资格作二子谱的,只有区区四人而已。”
“哦?哪4个人?”
“过百龄,黄龙士,范西屏,施襄夏。”
听到这四个名字,张大记者不说话了,过百龄是晚明的“一代棋宗”,而另外三位是清代的“棋圣”,那么从名气和江湖地位来看,中古棋确实以这4人为最高。
这时另外一名记者接了一句:“哦,过百龄也作过二子谱呀,他的那本“官子谱”倒是挺有名气。”
吴清源先生继续耐心解释道:
“是的,在所有古代棋手中,过百龄前辈可能算是做过最多自拟谱的国手了,他不仅作过“二子谱”,“三子谱”,“四子谱”,另外还作过一本“官子谱”,而“官子谱”之所以名气最大,那主要是因为这本书的技术难度最小,内容也是最为粗浅,这样反而让这本书更加普及,所以名气也就最响。”
听到吴清源先生说到这,张大记者更加不敢开口说话了。要知道到了现代以后,有两本围棋书籍被当做标杆一样的存在。
一本是日本的“发阳论”,这本被称作是围棋死活的最高典籍,是职业和业余的分水岭,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个说法:只要“发阳论”能够通关,那基本就已经具备职业水准。
至于过百龄说著的“官子谱”,这本书的难度虽然不如“发阳论”,但业余高手普遍有个认识:那就是只要“官子谱”能够通关,在网络上基本可以横着走,在任何围棋网站打上9d都毫无压力。
可张大记者刚才听老吴说,这尼玛官子谱的内容还是最浅的,连“四子谱”的难度都比不了,要知道所谓的“四子谱”,其实就是古代国手写给“四手”看的呀,难道古代国手的水平真的有那么高吗?
到这个时候,张大记者终于收起小觑之心了,也终于把注意力集中到那步招法上面,因为他想起刚才聂马二人的神神叨叨,还有老吴自己都说:“自己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搞懂这棋的涵义”。
“吴先生,那这步棋.......”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