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姜瓖(2/5)
刚林又无中生有地斥责他去年冬英王西征路出大同,你心生疑虑。最后,才宣布,今大清恩宽,王上令旨许功罪相准,往事并不追究。着你仍镇大同,洗心涤虑,竭力尽心,以报国家大恩。
姜瓖自以为不费清朝一兵一卒,把大同地区拱手献给了清廷,接着又在陕西榆林击败大顺军,不仅功高无赏,反而备受猜疑。他一肚子怨气,但又不得不叩头谢恩。
这以后的三年里,清廷对陕南、四川用兵,曾多次征发山西的人力、物力,加重了官民的负担。姜瓖在其中出力不小,但却受着夹板气,有苦功、功劳,却从无上升渠道。
顺治四年三月,清廷下令在京官员三品以上,在外官员总督、巡抚、总兵各送亲子一人入朝侍卫,以习满洲礼仪,察试才能,授以任使。这显然具有人质的用意。姜瓖接到兵部传旨后不敢怠慢,把长子姜之升送往北京。
去年刚刚送完儿子,今年年初山西便又开始一轮新的征兵征粮,而且情况更加的严重。
对于如今的满清朝廷,姜瓖有足够的理由讨厌和仇视,甚至比之李成栋与金声恒更甚一些。
前面两人,虽然也是不得志,但最起码还是得到了一省提督的职位,但姜瓖献过山西省,更是参加过十数次攻打闯军的战斗,要知道那时的闯营的战力可不是江南那帮子明军能够比拟的,无论功劳还是资历,都要远远超过李、金二人。
但满清是如何对待他姜瓖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