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儒表法里(2/5)
但国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味守成是不可能守得住的。即便宋国对北地没有任何觊觎之心,贪恋江南花花世界的蒙古人也不可能就此驻足于淮北。宋国上下,再不警醒的话,日后只能面临灭亡。
今日朝会之上,朝争虽然激烈,其实无论是主战或是主和,每位臣工多多少少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是,主战者希望以战先发制人,击溃蒙古人的野心,争取战略上的先手。主和者则意图再争些年时日,以稳定内政,积蓄反攻的力量。
贾似道偷偷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官家,三十三岁的赵昀貌似淡然的神色中,隐藏着一丝的忧虑。官家出生平民,其上位有些不尴不尬,皇族内部对他的质疑声从未间断。而理学家为了迎合他,开始强调君父理念,强调君权神授,强调道德至上。
但这些学说在贾似道看来,都是空无一物,越强调道德的人,往往都是一些最不道德的人。存天理、灭人欲,那批理学家最希望的其实是灭掉别人的欲,而占着自己的理。
不过,这套学说对君主来说的确有用,把其他人的“人欲”灭干净了,他的皇位自然就不会受到威胁。可是那些朝臣、士大夫、豪族之流的“人欲”哪里灭得掉。更何况还有一直虎视眈眈的蒙古人,难道让这些理学家到战场上去跟他们谈“灭人欲”吗?
以理治国,或是以法治国,这种分歧其实自大宋开朝以来就一直存在。只是坚持以法治国的人,一般下场都极为悲惨,比如王安石。因此在心里头,贾似道虽然鄙视理学,但他却根本不敢公开反对理学。起码说,现在不敢。
“嗯?”见贾似道久久没有吭声,赵昀轻轻地催促了一下。
贾似道竦然而惊,他知道官家未必是在关心自己是否支持理学,而是通过这篇策论来了解自己的执政能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