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起南洋1784

第333章 以理服人(1/5)

目录

杨维兴如同猿猴般敏捷的在山间攀登,虽然今年已经四十一岁了,但这个兴达户土目在山间穿梭的本事,仍然不输年轻人!

他回头看着跟在他身后的杨家儿郎,眼睛里露出了欣赏的光芒。

就是这些后生,拿着劣质的刀剑,用着软趴趴的猎弓,将拿着上好火铳的缅甸人几次打败,保住了他们这些桂家人最后赖以生存的地盘。

而现在,整个兴达户经过父亲杨献才和他的精心治理,逐渐成为了科干山脉左近最大的土目之一,说不定很快就能成为朝廷的册封土知县,升级为依附着中原王朝的正式土司了。

而想到朝廷,杨维兴深深地叹了口气,根据杨家族谱记载,他们原籍应天上元县柳树湾大石板,先祖杨高学在大明初年,跟随黔宁王沐英沐王爷平定云贵,随后落户昆明的。

大明天倾后,杨家后人跟永历皇帝入缅始终忠心随扈,后来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绞死在篦子坡,李晋王悲痛而死之后,他们就落户果敢兴达户的火烧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杨家在雍正年间成了果敢地区的望族。

雍正八年,在大家的推举下,他父亲杨献才,取代了原先土司陈姓大伙头,去木邦宣慰司述职,并缴纳了当年的门赋和烟课,从此杨家取代了陈家成为了兴达户的土目。

但其实在杨维兴的心里,他是很不愿意成为满清册封之土知县的。

他们杨家是大明几百年的卫所军官,他的阿爷每到永历皇帝殉国的日子,都还要摆上猪头、果品痛哭一番,所以自小受到阿爷影响的杨维兴,对于满清是没什么好感的。

想到这里,杨维兴打了个招呼,让后生们停下歇息片刻,他也掏出水烟袋吸一吸解解乏。

一块小小的银判,随着杨维兴掏水烟的动作掉了出来,他极为珍惜的把这块银判捡了起来。

银判不大,最多也就五两左右,它的背面刻着黔国公府藏五个小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寻其道 日常番的奥特曼 不败战神龙王苏泽 我真没想一拳解决战斗啊 一胎三宝,夫人虐渣超凶猛唐蓁霍焱 霸仙轮回决 女皇神探 陌路不情长宋青葵顾西冽 我真不想当渣男啊 退婚后她成了真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