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脸皮厚的偷听人(3/5)
陈旭忙完了院子里的事情,上楼去啃那一堆的复习资料。
电话是穆朝阳打来的,初时陈曦还以为这家伙听说了服装厂的事情,先打个电话来请罪的。可穆朝阳话里没有一点儿心虚,且很快就将话题转到了物价、粮价上。
听对方的语气陈曦就知道穆朝阳十有八九还不知道服装厂那边发生的事情,而且电话旁边应该还有别人在,所以穆朝阳没办法直来直去的跟她说事情。
穆朝阳提到了沈城地区部分物价可能会有调整,还‘不经意间’提到了因为沈城豆油、白面相对紧缺价格居高,上面应该会从某些地方调配物资来平衡本地价位,而沈城作为主要的大米产地,可能也要加大对外的输出。
那段话精简出来就是豆油、白面要降价了,而大米因为要对外输出,内部消化的少,势必要涨一些。
陈曦家的米糕之所以卖的火热,口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源于沈城白面的价格比大米高。
在面食比米饭价格高两三倍,人们又得紧着肚子吃饱的年代。蒸糕以其贴近面食的口感,和相对低廉的价位才能迅速占领拢山县的市场。
一旦馒头、包子等等面食的价位与它相差无几,那蒸糕的竞争力就不大了。
陈曦听穆朝阳说完,应了一声:“我明白了,这事儿我会和家里说说,让他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豆油、白面降价对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儿,可对指望蒸糕赚钱的陈曦一家来说,就是断财路的大事儿。不过陈曦早有心里准备,她以前曾听外公说过,大约是在八八年左右,沈城的面价就会大幅度回落。
陈曦当初弄蒸糕也不过是为了改善家里人的生活条件,捞第一桶金。现在她与林家三叔服装厂那边合作的不错,与生产电热毯的李勋宇那边也有了合作的意思,家里的蒸糕生意不过就是给父母寻个营生而已。
若是将来蒸糕不赚钱了,大不了陈曦再想别的点子。她这个掌握了未来几十年发展脉络的人,还能愁赚钱的点子不成。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