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被盯上了(1/5)
候车大厅里,穆朝阳正一手拉着一个行李箱,陈曦被他护在身前,避免被拥挤的人流推搡、冲撞。
八十年代中期,家庭条件差些的人外出,要么用网兜,要么就用旧布打个包裹,将要带的东西一股脑装进去捆扎好。家庭条件好些的多数是拎个或皮革或帆布的旅行包,还有些不怕沉的会拎着那种只有轮子和提手的厚重行李箱。
陈曦两人用的行李箱都是后世的拉杆箱,与时下笨重的行李箱区别很大,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如果陈曦没有重生到这个时代,拉杆箱可能还要等到一九九一年才会出现,并被大众认可得到广泛使用。
不过她重生在了这里,自然受不了沉重又不好移动的行李箱。于是画了拉杆箱的图纸交给穆朝阳,让他去找人想办法生产。
穆朝阳一眼就看出拉杆箱的市场潜力,再加上陈曦给出的是带有‘万向轮’的拉杆箱,别说拉杆箱市场潜力巨大,就是这新型的‘万向轮’用途都非常广泛。
得到图纸的当天,穆朝阳就托人分别递交了‘拉杆箱’和新型万向轮的专利申请。
这时候专利审批走流程时间较长,穆朝阳不得已给顾三舅打了电话,等顾三舅看到了他传真过去的图纸,直接就给负责专利审批的部门打了电话。
可惜一星期后审批通过,并可以投入生产的只有‘拉杆箱’。新型万向轮虽然也通过审批,但上面发话暂时不对外公开使用。也就是说想做‘拉杆箱’可以,但是得换轮子。
陈曦猜测可能新型万向轮上面另有大用,也没过分执着,又对‘拉杆箱’图纸进行了部分修改,把万向轮换成了时下有的又相对方便的轮子。
第一批试制的拉杆箱只有不足五十个,且都是上好的料子。虽然部分位置还是手工制作、打磨,可无论是外观还是轻便度都不是时下笨重行李箱能比。
穆朝阳手里如今拉着的两个行李箱,就是第一批试制的产品。除了他和陈曦留下的这两个拉杆箱,其余的都被顾三舅‘强行预定’。说是这东西外出带着方便,出国访问的时候使用也很有‘档次’。
陈曦能理解,如今那些发达国家看国人都带着有色眼镜,觉得咱们国家落后贫穷。能带出一种非常便利,他们又没有的实用物品,也算是为国争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