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航天英雄(4/5)
因为我们现阶段还没有自己的空间站,硬技术是过关了,但很多方面还是需要摸索的——包括科研航天模式这条必经之路。
我国现阶段都是职业军人上太空,但航天事业最终围绕的,却是科学工作!这领域只有科学家才能胜任。
把科学家送上去后,生活环境、实验环境,或者调节身心的起居环境……运行了将近二十年的国际空间站,是最鲜明的学习案例!
在那里真切生活和工作了七天的林启山,也是最鲜活的例子,他跟航天工程师们聊了很久,也谈了很多深切感受的地方。
他从自身出发去提了建议,比如增加能够让科研人员减少压抑的娱乐方式,比如俄罗斯人喜欢带酒,nasa那帮喜欢带娱乐设备,等等。
虽然我国讲究吃苦耐劳精神,不搞什么西方式的浮夸享受……但是话说回来,科学家也是人,钢铁一样需要休息的。
毕竟太空中那种压抑的环境,想当初上去后,那俩nasa航天员就不停地跟他交流……这种孤独心理他是深切感受的。
他们就围绕着航天的经验交流持续了好几天,林启山的见识和体验,对于这帮把青春奉献了给了航天事业的工程师们,都是值得借鉴的。
林启山能够以二十岁的年纪上去生活那么久,还实现了舱外活动作业,就是放在我国航天序列里,也可以说是经验丰富!
不可思议的情绪同样产生在了他们心目中,当然作为专业人士,更多的还是对于空间站构造和细节的讨论,这将是非常宝贵,能够少走弯路的经验!
包括林启山送上的u盘,里面的数据资料也被专门保存起来,会有专业的人士进行研究,榨取这里面任何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