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义军动向(3/5)
此次科考对于周延儒来说是大丰收,金陵四公子都上榜,还都是东林旧人,那么今后他在朝堂上分量就会加大不少,看到神兵对新科状元的欣赏,他明白方以智前途无量,只要拉拢好张溥吴伟业方以智等人,那首辅的位置迟早是他的,薛国观虽然圣眷犹隆,可岁月不饶人,年岁在那,很难跟上日新月异的节奏,自己四十出头,年富力强,不能跟洪承畴等几个带兵的一样去新军历练,但统筹内阁,处理各种公事,调解官员关系,则是驾轻就熟,比皇帝信任的杨嗣昌等更胜一筹,事实也是如此,对于皇帝来说,一个年龄不大,理解力强,八面玲珑的辅相,始终要比慢一拍的老年人更能让他接受,所以对于周延儒觊觎首辅位置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看薛国观自己何时提出来告老还乡了。
庚辰年才开头,大明朝局就面临大变动,而远在湖北陕西交界处的李自成却面临两难境地,自从连番损兵折将,数十万义军缩小到十万,他就没一天好日子过,分兵袭扰,佯攻突袭,各种手段使出来,感觉拳头打在棉花上,官军就是不上当,龟缩在几个城池不追击,湖北四处城池皆重兵防守,无空子可钻,剩下就只有一条路,返回陕西老家,纵然千般不愿意,可眼前形势在那,不走的话官军必然步步紧逼,一旦各路明军合围,自己就是第二个高迎详,只要看一看困在巴东进退不得的张献忠部就非常明了,每天白白消耗粮食,李自成一走,他就是个瓮中之鳖,两三万人马,即使出现奇迹,也大好不好,官军一年下来毫发无伤,不想都知道在摩拳擦掌,准备一击即中,现在只有自保才是上策,四处出击的义军只有少量收获,也没引起官军慌乱,眼下只有一力往西北回到商洛地区,才有生存的可能,所以义军这个年过得很是无奈,往日如鱼得水的运动战,现在等于白白消耗,李自成看四处骚扰的义军未起作用,只得开始收缩,十万人马一开年就直奔房县,由于年前吃了小看保康的亏,闯王大军这次并未打算攻下早有准备的房县,而是绕道直奔竹山。
竹山一直是湖北防御最薄弱的地方,紧靠陕西,远离武昌和襄阳,湖北官府只是下了几道文书给了点钱,要求做好防备,却未派一兵一卒援助,事实上省府巴不得流寇去攻竹山,只要流寇再加把劲,就退出湖北回老家了,就不关湖北什么事了,所以当各地军报一到,流寇十万大军过房县进占竹山,整个湖北上下不是忙着救援,而是弹冠相庆,神兵果然所料不错,肆虐了一年的流寇终于想回家了,于是巡抚连发几道命令,要求襄阳守军进逼房县竹山,命令躲在荆州荆门的左良玉尾随追击,当然这一切不过是做个样子,两地一个归孙传庭,一个归老油条左良玉,都不是好对付的,关键就是让他们出点力气,最好把流寇赶出湖北就算大功告成。
左良玉部接到省府公文,面子还是要给点的,当下派出一位副将率领五千明军运动到保康,所以这么做,正是因为保康防卫战的胜利,所谓有恃无恐,背靠襄阳数万秦军,李自成就是杀个回马枪也不怕,一切都以保存实力为主,至于竹山,就让兄弟部队去吧,襄阳秦军没有孙传庭的命令自然不敢乱动,谷城有尤世威部在,保康南漳稳固,房县久经战火,守与不守一样,几百里外的竹山穷山恶水,即使被流寇占了,也无所谓,所以两股人马都拥在襄阳一带,每天看着竹山方向急报,就是一动不动。
闯王军围困竹山,知道光攻下这么个没油水的县城意义不大,只有布置个口袋阵,伺机歼灭部分追剿的官军才能打开局面,所以安排一部分义军围住竹山,而让大部义军埋伏在竹山和房县的必经之路文峰一带,就等着官军自投罗网,哪知道左良玉部贪生怕死,一直在保康磨磨蹭蹭,而秦军也是不肯出来救援,一盆旺火被两路官军的猥琐给浇灭了,搞得李自成一肚子怨气没处撒,直接就命令数万义军连续攻城,竹山地方不大,防守薄弱,仅仅支撑了三天,就被义军攻占,城中可怜的粮草物资被收刮一空,为了发泄,义军一把火点起,烧了整个县城,然后头也不回,直往北走。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