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西北平定(5/5)
赶紧回紫禁城,召集众臣,昭告天地,祭祀太庙,朕做到了皇兄没有做到的事,可以告慰皇兄在天之灵了,你们赶紧拟订封赏事宜,和上次万源诛灭张献忠一起封赏,有功就得赏!
大明报大张旗鼓,用整整两个板面,宣传西北大捷,从万源攻防战,到商洛攻心战,再到周至一战而灭流贼,文章是由方以智吴伟业他们写的,最后由大明报主编张浦润色的,自然深情并茂文采飞扬,一时间洛阳纸贵,街面上一报难求,几乎所有新出炉的报纸都被老百姓哄抢而光,当然这里面最高兴的自然是在报上登广告的那些商家,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花钱做广告会得到多少倍的收入。
李贼一朝覆灭,崇祯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再也不要怕自挂东南枝了,魔咒解除,心头无比的爽快,他稍微一盘算就明白,西北一安定,接下来无非是辽东战局,当然那边有两个师新军在,有赤胆忠心的卢象升孙传庭在,不用太担心,据神兵所言,收复辽东仅仅是开始,向北向西扩展才是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在新军眼里,辽东建奴不过是秋后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那么现在剩下的就是新政的推行。
急于新政推行,不是因为朝廷大臣们俸禄提高产生的积极性,而是天津等地试行新政后的面貌日新月异,光天津府财政收入新的一年就翻了倍,达到了惊人的两百万银元,有钱才是大爷,自万历年间到现在,缺的就是钱粮,神兵卫所以能用温水煮青蛙,只张网不捕鱼,就是因为有钱有粮啊。
钱哪里来?无非就是开源节流两条途径,海贸开矿种植高产作物,改良家畜,甚至抄家杀贪官,都属于开源,而裁减军队卫所,改革兵制,使用科学方法兴修水利,制造工具之类就属于节流了。
两三年来,海贸收入,开矿收入,各地税收收入包括抄家收入,一下子把空得可以跑马的国库充盈了不少,户部比往常忙了不少,大量的钱财进出,自然引起了诸多官员的眼红,尤其几处矿产被发现开采,更是引起了朝廷不小的波动,谁都想掺一脚,就连户部尚书李待问,也连着上了几个折子,说自己年龄大了,已经不堪重任,希望能早日告老还乡,不愿挡着年轻人的道云云。
其实他是想学原户部侍郎侯询,想去做一个神兵卫看中的地方的地方官颐养天年,这个地方他早就想好了,就是江南的上海县,据说那里已经在松江府的开发下,变成了一个港口,有港口就有海贸,就有钱,到那里绝对可以为子孙后代赚取数不清的钱,至于告老还乡什么的那只是个借口。
户部工部是一直让神兵卫操心的衙门,这两个部几乎每天都要与神兵打交道,地位蹭蹭往上涨,大有凌驾于兵部礼部吏部之上,事实上,崇祯皇帝决定重开五军都督府,兵部尚书陈新甲未能位列其中,就很说明问题了。
兵部现在成了个摆设,陈新甲几次辞职,崇祯就是不许,主要是因为他没有使出全力推行新政,导致各地总兵极力反对裁撤兵员,这个让崇祯很是恼火,按皇帝的意思,必须有兵部来强推裁减军备的政策,你陈新甲战略战术不行,按朝廷意思办事总可以吧?总不至于连个办事员都做不好吧?至于礼部吏部,说什么好呢?现在有他们没他们几乎完全一样,就先挂那再说吧。
等了一段时间,李待问如愿以偿,得到了上海县知县的任命,同意他辞去户部尚书的请求,任命张煌言为户部尚书,同时加左懋第为户部侍郎,这两个都是皇帝袖中那张字条上的人物,都是大明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加忠臣,于是这次一起被崇祯越级提拔上来。
本来这个上海县知县将由松江府知府宋应昇兼任的,但崇祯认为李待问一直在身边,大家互相信任,既然有侯询任知县的前例,那么再有户部尚书任知县也无可厚非,两个信得过的人,一起开发好江南这个港口,给朝廷多赚钱,自然比一个人承担好,所以就这么决定了。<99.。顶点小说网更新最快网址:.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