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剥削好莱坞1980

第四十五章 直觉的含义(3/5)

目录

沃尔特·默齐就像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大师,在电影的剪辑,录音,声音编辑等等方面侃侃而谈。

时而引用贝多芬的交响乐,时而引用莎士比亚的二十四行诗,时而引用东方古老的易经,来解释各种剪辑和声音编辑方法。

罗纳德听得如痴如醉。

比如他说电影,更像古典音乐里的贝多芬。贝多芬的音乐一大特点就是引入了动态范围。可以一下子音乐非常响,一下子又很轻。

就像电影镜头的特写和远景,可以随时切换。这在更古老的巴赫那里,是绝对没有这种上百倍响度的差别对比的。

又比如说,他讲到电影中配乐的使用,不要提前告诉观众剧情的高潮所在。

很多为了省事的剪辑师和声音编辑,碰到吓人的事情,就配一段古怪的音乐。碰到高兴,就来一段欢快的。

但是人物在发现危险之前,你就配上危险的配乐,观众真正看到危险的惊吓之处,就没有这么怕了。因为他们已经被音乐提示:接下来有危险。

在电影“教父”里,经典的麦克·柯里昂刺杀镜头。沃尔特·默齐就一直保持安静,没有配任何背景音乐。

直到刺杀完成之后,才配上歌剧的高潮。这样观众的情绪体验才完整。

“环境音乐是情绪的放大器,而不是发生器。”沃尔特·默齐总结到。

“说到环境音乐,我认为应该把音乐世界化。”

世界化(orldizg)并不是要选用世界上其他国家音乐的意思,而是说电影里的音乐,应该像我们在真实世界里听到的感觉一样,不要直接使用唱片音轨。

沃尔特·默齐又拿“教父”开场的婚礼戏来举例,因为这部电影大多数人都看过,除了可怜的罗纳德。

“婚礼这场戏,在拍摄的时候,我们在现场放音乐,因此现场收音会录进去噪声,讲话声,风吹过麦克风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我们是在离演奏录音十几米的地方录音。

人的耳朵非常敏锐,一个音源,放在十几米,几米,或者一百米意外,我们能够很容易的分辨出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乐遥修仙记 超级足球经纪系统 废土恋爱游戏 超神打卡 重回70年从放牧开始 修真从捡到鹏羽开始 国产之光:从卖手机开始 开局从垂钓开始 三国之开局拆穿连环计 六道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