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仅以尸身瞭望北,慑退沙场百万兵(求月票啊啊啊)(1/5)
戍边军经过了二十年的演变,早就已经不是之前的那个样子。
此时此刻,它就是个四不像。
不像军队,不像宗门,不像教派,同时又不像政党。
似乎只是一群迫于生计的人站在一起,一点一点变成了一个有思想的团体。
他们的基本宗旨是平等,这种平等无关乎地位高低,也无关乎个人收入的多少,而是在人格的根本上,是平等的。
你卢承林是大帅,我们钦佩你,我们尊崇你,我们也愿意为你的一道命令抛头颅洒热血。
但这一切举止的驱动力,是我们自己心中乐意,而非外力强加。
平等。
这是一个不起眼的词,也是卢承林等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词。
同样也是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最不可能存在的一个词。
父与子,君与臣,如何平等?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是忠。
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是孝。
平等二字和这两条世俗基本礼法彻底相悖,所以平等怎么可能存在?
在他们心里,人生来就是分三六九等的。
不然为什么有的人能读书当官,有的人就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
可戍边军不同。
他们是一群被遗忘者。
第一批加入戍边军的人,被朝廷遗忘,被家乡父老遗忘,他们是政治牺牲品。
后面陆续加入戍边军的人,却又是些侥幸没有斩立决的囚徒。
同样是被遗忘的人。
他们有困境,又必须要解决困境。
以卢承林的性格,他不可能去祸害百姓,种种压力迫使他只能寻求变化。
变化的初衷自然是希望这些士卒可以因为心中有爱,有念想,从而愿意淡化内心对物质的需求。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的变化让整个戍边军都和这个世界与众不同。
他们将自己定义为了保定百姓的守护者。
这份守护是相互的。
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浆。
戍边军的甲士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高得让人难以想象。
这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卢承林可不是什么穿越者,他自己都没有办法用一个高尚的词汇,来总结定义自己在戍边军中的一切行为举止。
比如这“平等”二字,他们在贯彻执行,可是总结不出来。
这只是阴差阳错下的产物。
至于卢承林觉得聂铮适合戍边军,也恰恰因为聂铮从头至尾的言行举止,也在遵循“平等”二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