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千头万绪的根据地(5/5)
税赋这种东西,肯定是要的。
如果你希望戍边军会护卫的百姓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那么考虑的第一要务便是如何让这个小社会可以持续的运转下去。
这样的运转方式其实是有参照的,那就是现如今的大楚朝廷本身。
如果朝廷不收取赋税,百姓会爽到吗?
只看眼前,自然是会爽到的,可是如果换个位置想一想便知道这种事根本不现实。
朝廷指派的官员过来做事情,辛辛苦苦跑前跑后,自家的春种秋收都耽误了,结果朝廷根本没有办法保证官员的生存,官员能活下来全靠那些被他帮助的百姓救济。
长此以往,谁还为你们老百姓做事情?
眼下的戍边军就是这些官员,聂铮相当于朝廷。
这些官员觉悟都极高,都愿意无偿帮助,眼下看起来和谐无比,日后呢?
这个时候可没有保定府尹在那里兜底了,不是骂名都被府尹担着了。
不收赋税,绝非长久之道。
聂铮一直在低头皱眉思忖,耳朵中那些不好的声音当然直直得就灌了进来。
说实话,本就是尽心竭力的为将来考虑,被这样的评价和议论,谁能好受?
但聂铮也不好跟他们多解释什么,只是招手示意众多百姓尽量朝自己这里聚拢一些。
“就那么大的避水珠,他还站在正下方,也不知道让我们躲雨取暖,他好歹是个修士!”
“莫非让我们聚拢一些,就是为了贴得近一些,好让大家好过点吗?”
“这算什么取暖的法子……”
这样的碎碎念依旧响彻在聂铮耳边,声音不大,但就是听得很清晰,似乎就是在故意恶心聂铮一般。
他们此举倒也无可厚非。
这时候的聂铮,他们谁认得呢?
不过很快,那些说风凉话的人就都住了嘴。
因为他们发现一个十分神奇的事实。
在避水珠下方,一个十分巨大的平台之上,出现四个半透明的元气柱子。
这些柱子不大,基本两个手掌就能将他们握住了。
在这柱子身上,却刻着一些复杂奇怪的纹路。
百姓们将信将疑的聚集起来后,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这四根元气柱子覆盖住的地方。
温暖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