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微型集成法阵的难点、采集数据(4/5)
这么一想,夏多干脆地收起了桌上纸笔,往座椅上一靠,找了个较为舒适的角度,随后命令塔灵将全部探测数据显示出来。
一时间,操作间内几乎被密密麻麻的光点淹没了,夏多连忙叫停,让塔灵将数据重新以之前的滚动投影方式重新显示。
当然,现在他是用眼睛记录,投影变换的速度比之前提高了无数倍,几乎算是在闪动了。
但即便如此,也一连闪烁了近一个小时,夏多之前只知道探测数据很多,但没想到会多到这种程度。
足足一万多个数据,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位面探索阵列通过存在于以太间层中的固定感知场域,被动探测到的。
以太间层这种能够孕育位面的存在,存在特殊的时空层面上的“流动”现象,哪怕是固定的感知场域,也能收集到大量不同信号。
要知道时之塔的位面探测阵列投入使用才一年多时间,就收集了一万多个不同信号,这说明感知场域存在的那处“位置”至少变化了一万多次。
至于主动搜索,由于投射感知场域进入以太间层这个动作本身是一个非常耗能的行为,即便前段时间夏多大量尝试,其绝对数字其实并不多。
相比于这一万多次的被动探测数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最关键的是,不管是黄沙半位面,还是蓝晶次位面,都是被动探测到疑似信号,然后进行二次搜索找到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