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一曲凉秋(4/5)
凉州,乃是他邑国最北方的州郡,人口稀少,长年遭受匈奴铁蹄践踏,民不聊生。于是,民间自然也就有了传闻,秋之盛,不过凉州也!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占地极广,却只有区区十来万人口的州郡范围内,每十年战死于拒北战争中的人数却是全国州郡中最多的。以至于,即便是本来就人口稀少,民不聊生的凉州,出现了十家之内无男子,一保之中唯稚童的情况。
在凉州,遗孤遗孀几乎是处处可见,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而在那片广袤的平原之上,常年环绕的从不见朗朗读书声,却是战阵厮杀,几乎时刻回荡在凉州上空。
曾经在三十年前,有来自北邑国都的诗人四十余位,其间不乏是有着如同李长吉、杜子美这般仍然在世的绝顶文坛大家亲自北上,登临楼台望沙场。更有甚者,
如高仲武、岑参之流,竟然是直接整军备战,亲历沙场,写下了名篇边塞数百,给予邑国新一代血液更强大的战斗力。
不得不说,在北邑这样一个以读书人为尊的地方,这样以笔代戈的手段是无疑算得上是高明了。以至于,现如今距离最近的十几二十年里,有着越来越多的北邑青年不顾家中劝阻,孤身北上,渴望着征战边疆,与那草原单于决死于阴山之下。
故而,事到如今,北邑在草原战场之上,已经开始算是逐渐掌握了主导权。但是,即便他们已经依仗着年轻一代的热血,最大程度增强了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却仍旧是在战损上与敌人不成正比,单兵实力难以与敌人完全势均力敌。
毕竟,北邑人吃的是粮食,喝的是南盘江中的清江水,睡得是软卧铺,读的是圣贤书。平日里,在这样一个农耕的国都,杀头牛都要犯法,何来的好肉吃,又哪里会有真正能与草原人相抗衡的战士?
于是,相较于草原上的顿顿酒肉伺候,中原很难彻底的在身体素质方面追平敌人,自然,也就无法与之平等战斗了,为之践踏,理所应当。
然而,即便如此,洛云真他却在这首曲子当中,听出了一种坚信。那仿佛是当年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等恢弘诗句的那位边塞诗人心中所无法克制的不屈意志一般,横横竖竖,一笔一画的工整书写着,“北邑必胜,单于灭亡”这八个大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