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助学贷款(4/5)
旁边被临时拉了壮丁来干活的荀彧问道。
“哦,这事啊,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用做工代替赈灾。”
杨默忽然想起荀彧这个内政天才在,赶紧把解释一番,最后问道:“文若以为,这种法子可行么?”
经过这几天的相处,杨默和荀彧算是熟悉了,因此也不再称呼先生,跟着曹操一样叫荀彧文若,以示亲近。
“嗯...”
涉及到民生大事,荀彧很是慎重,略微思考一番:“如此说来,以工代赈的实例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中,齐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趣。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悦乎游,民足乎食。”
在场的除了杨默之外,盖聂与李白全都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什么意思?”
杨默听的半懂不懂,李白翻译成了白话文,他方才也跟着点了点头:“如此说来,以工代赈春秋时候就有了啊。”
“对,如今以太原城内的情况,倒也适合如此,只是...”
荀彧顿了顿,不等杨默问只是什么,主动笑道:“想来世子的幕僚必然是有完全的准备。”
“对,李建成终究是国公府的世子,名正言顺,在城内的威望不是秀宁可比的。”
杨默心中想着李秀宁说的关于以工代赈的弊端,并没有太过担心。
灾民能活下来,比什么都强。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